广东省疾控首席专家何剑峰:秋冬疫情防控,硬核“四板斧”不能丢
扫码看直播回放
秋冬季节来临,多个国家新冠病毒疫情陷入反弹态势,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进入12月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经快速突破6000万。多个国家宣布将开展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被称为“终极武器”的新冠疫苗能否终止疫情?进口冷冻食品是否安全?今冬防控疫情又该注意哪些方面……近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何剑峰做客南方日报、南方+“健康+直播课堂”,分享防疫干货知识。
问题一?
疫情反弹,新冠病毒变异了吗?
进入秋冬季节后,随着气温下降,全球的防疫形势又再度紧张。近日成都发生的本土案例传播,更是频频登上热搜。从去年到今年,新冠病毒是否发生明显变异?
对此,何剑峰指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在核酸复制的过程中没有修正机制,所以发生一些小的变异是自然的事情,但需要高度关注的是这种变异会不会导致病毒传播力、致病性改变,或者导致前期研发的疫苗失效等。从目前对病毒的监测情况来看,新冠病毒本身确实不断地在发生一些小的位点变异,包括广东早期的S型、L型,到现在是G亚型等基因型的变异。幸运的是,这种变异暂时没有导致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或影响疫苗的使用,对目前疫情防控措施也没有影响。
问题二?
进口冷冻食品检出阳性,如何防范?
近日国内多地在进口冷冻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也引发大众对于冷冻食品是否安全的疑虑。何剑峰介绍,呼吸道病毒本身在低温情况下存活时间非常长。进入冬春季多地在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检测出病毒阳性,也再次证明新冠病毒不仅可以人传人,还要防控以物传人。
那么对于大众来说,去市场买冷冻的食品会不会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呢?对此,何剑峰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而病毒要进入呼吸道,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手。“有研究表明,我们的手在一个小时内大概能有4次机会接触到自己的头脸部,这是人类生理行为特征决定的。只要把手管好了,新冠病毒进入呼吸道的风险就减少了。”
何剑峰建议,市民在购买进口冷冻食品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好个人防护。一是在购买环节。去超市时戴好口罩、用一次性手套,挑选冷冻食品时使用夹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二是在处理环节。进口冷冻食品在解冻时不要直接放在水龙头底下冲,防止飞溅污染厨房环境,可以放在水里面自然解冻。处理时戴好手套,烹调食品时煮熟煮透。“新冠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一般56℃加热半小时,病毒就会被杀死。另外,做菜的砧板、刀具等,要做到生熟分开。”最后,处理过海鲜、冷冻食品的洗菜池,可以用一些含氯消毒剂清洁。
何剑峰表示,市民在国内购买进口冷冻食品不必过于担心,国内对进口的冷冻食品在口岸已经做了非常多的防疫措施,包括检测、采样、表面消毒等,最大限度保证进来的是清洁、干净、放心的食品。
问题三?
今冬明春防疫,要注意哪些短板?
2020年即将结束,春节也指日可待,也意味着又将迎来大规模人群流动。大众要注意哪些防疫短板?
何剑峰认为,国内的大规模人群流动,以目前的防控措施来看,还是比较安全的,国庆假期已经经受住了考验。但需要提醒的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时间变长,大众可能会掉以轻心,一些简单易行的防控措施被忽略。他建议大家能够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加强通风、人与人之间保持社交距离的“硬核防疫四板斧”。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在以下几个地方一定要戴口罩:一是医院,看病一定要记得戴口罩;二是人流、物流比较密集的地方;三是密闭的空间,比如电梯;四是交通工具上,无论是出租车、网约车,还是高铁、地铁、公交车等。“在这些地方,只要把口罩戴上,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将会降低80%。”
冬春季是传统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不过今年流感监测情况显示,目前为止流感发病没有出现上升趋势。何剑峰认为,这跟大家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习惯密不可分。他也提醒,流感和新冠的临床表现症状非常相似,比如咳嗽、发烧、全身的肌肉酸痛等。唯一不同的是,流感导致的肺炎相对来讲比新冠要少。而对于公众来说,一旦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在家硬扛,以免延误病情。
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
实习生张瑞铉
新闻推荐
■陈华记得在几年前我还在小学任教时,曾给孩子讲过一篇课文,题目是《蒲公英的梦》。里面描述的是一棵蒲公英,因为饱受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