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广东可打造我国纳米科技 全链条创新体系标杆

南方日报 2020-12-04 06:46

“材料科学的突破,会彻底颠覆原有生产模式和工艺,进而催生新产业,造成变革性影响。以纳米科技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产业,与广东大力布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具有高度融合性。”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院长赵宇亮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赵宇亮建议,广东可重点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我国纳米科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再到产业转移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的标杆,形成纳米科技产业集聚区和辐射效应圈。

前沿新材料突破

或将催生新产业

南方日报:前沿新材料如何促进、引领甚至颠覆社会和产业发展?

赵宇亮:影响大部分产业技术、产品性能的要素,归根结底都是材料的性能、功能问题,可以说前沿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例如智能手机,由于材料科学和加工技术的突破,人们把原来大体积计算机的储存运算能力转化到一块超薄的芯片里,这些轻便的智能手机功能比上世纪80年代又重又大的计算机更好。

材料科学的突破,还会彻底颠覆一个行业原来的生产模式和工艺,进而激发新产业的兴起和壮大,对行业造成变革性影响。

南方日报:在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中,纳米材料有何重要意义?

赵宇亮:纳米科技具有较强普适性,它是一种底层材料技术,几乎支撑了21世纪大部分科技发展,类似于“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比如人工智能,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人类发展会进入智能时代,纳米技术就是支撑智能时代的底层和新技术。因为无传感器就无智能,而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是敏感材料,纳米技术就是其核心。

又比如碳纳米管纤维材料,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人造材料中强度最大、质量最轻、强度和质量比最佳的材料之一。几乎所有领域都能用到它,尤其是汽车、航空航天等大量用钢铁材料的,碳纳米管都能取而代之。

发力点要集中在

“转移转化”环节

南方日报:我国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有何优势与短板?

赵宇亮:科技创新链条可分为9级。其中,1-3级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完成;6-9级是产品和市场,企业是操作的中坚力量。中间环节的4-6级,则是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了长足进步,有些领域甚至走在国际前列。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论文、专利上,还没有转化成真正的技术、产品、生产力。我国的科技转化率与欧美日等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水平不高,在一些领域,发达国家科技转化率甚至比我国高出约10倍。

南方日报:广东如何发挥优势,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化学反应”最大化?

赵宇亮:从全国前沿新材料布局看,北京、上海等地基础研究更强,这不是广东的强项。但广东产业基础发达、布局完整,在应用市场上有很大优势。因此,广东的发力点要集中在由“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过度的中间部分,即“转移转化”环节。

我国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之间的转移转化链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期待在广东的大市场中,各界能共同发力,填补“转移转化”环节这段空白,架起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桥梁。广东可以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水平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引进来,落地形成技术产品,然后进行相应的改造升级,并与本地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广州“工匠型”平台可弥补

创新链缺口

南方日报:广东如何助力纳米产业打破瓶颈,实现进一步发展?

赵宇亮:广纳院正在广州打造一支规模达2000人的工程师队伍,专职做纳米科技的转移转化,弥补创新链4-6级这段转移转化的缺口。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国内有志于做转移转化的工程师聚集起来,形成“工匠型”平台,把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进而改造产业。

广东可重点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我国纳米科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再到产业转移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的标杆,形成纳米科技产业集聚区和辐射效应圈。其中,广州黄埔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纳米谷”,这是全国在建最大的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要把它打造成全国纳米技术成果转化的源头地,培育、孵化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陈晓

新闻推荐

广东青基会新一届理事监事近七成为80后

羊城晚报讯记者鄢敏、通讯员岳青报道:2日,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