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广东建设质量强省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南方日报 2020-09-19 06:47

质量是发展之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近年来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质量工作。率先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率先开展产品质量比对提升行动,率先设立省级政府质量奖……目前,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均开展了质量强市、强县(市、区)活动,质量强省战略与质量提升行动并进,质量技术基础综合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总量破10万亿的广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质量效益日益提升。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量、商标有效注册量、国家质检中心数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在国家对省级政府工作考核中,广东质量工作连续5年获评最高等级A级。

“广东质量指标领跑全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质量强省战略在南粤大地铺展开来,“守信于品、重质于行”的广东质量精神已获得广泛共识,“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融入各行各业,广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夯实质量基础提升产业竞争力

深圳大鹏新区,华大基因的“火眼”实验室内,大屏幕正实时滚动着核酸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是抗击疫情战斗的重要"前哨"。我们争分夺秒搞研发、扩产能,保证每一批试剂盒的质量和精准。”据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介绍,目前,该企业的新冠检测产品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产能达到200万人份。

疫情之下,大考当前,广东质量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迸发出澎湃的发展动能。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医用口罩产能大幅提升,生产企业从疫情前26家增加至513家,增幅近20倍。

防疫物资研发生产开足马力,质量检验检测把好关口。目前,广东有27家机构取得防疫用品检测资质,口罩、防护服的检测产能占全国四成,居全国第一,是中国防疫用品检测服务的主要供给源。

“质量基础是质量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广东高度重视质量基础建设,率先提出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做强做大做优产业链、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支撑。

截至2020年6月底,广东获批设立国家计量基准3个、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1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6个、国家级标准检验检测验证点2个,国家质检中心80个,有效期内认证证书47.6万张,居全国第一。

同时,组建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高性能医疗器械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2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08家,居全国前列。

如何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自2019年起,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组建首批8家省级“产品医院”,创新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问诊治病”活动,建立企业不合格产品“病因问诊”、“开方治病”机制,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应用。截至7月底,对1685家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提供“治疗”方案1685个,提出整改建议及整改措施4786条,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此外,广东还组织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比对研究和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了50种产品质量比对研究,对1396项国内外标准进行比对,推动制修订各类标准49项,协助企业申请专利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12个,实施关键共性问题攻关151项,比对成果在30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坚持质量第一助推高质量发展

碧波之上,一桥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跃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通新的动脉。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表示,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国际标准”。

这是广东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进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建立工程招投标与质量诚信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全省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截至2020年6月底,包括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等194项工程先后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等12项工程先后获得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与此同时,广东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作为制造业大省,2019年,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86%,较2016年(92.49%)、2017年(93.20%)、2018年(93.81%)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改善。

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广东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改革,超过2200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面向群众开放,1900项事项实现办事、支付、寄递、评价等一网办,4000项高频事项办理实现电子证照关联。“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的推出,让企业和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以开办企业为例,在广东注册一家企业平均不超过3天。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最快半天就能办结。参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开办企业便利度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前20名水平。

同时,自2019年12月1日起对528项涉企经营许可开展分类改革。截至2020年7月底,全省共办理相关业务67.28万件,办理时间压缩82.13%,跑动次数减少15.62%,惠及企业19.86万户。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激发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截至6月底,广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05.86万户,约占全国1/10,同比增长10%。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50户,超越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珠三角地区每千人拥有企业81户,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在环境质量方面,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9.7%,珠三角达标天数比例为83.4%,粤东西北达标天数比例为94.4%;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7.5%。

创新引领打造广东制造金字招牌

上世纪九十年代,珠江水(啤酒)、广东粮(饼干)、岭南衣(服装)、粤家电,优质的广东制造赢得人们的青睐。

现在,广东生产了全世界近一半的智能手机、三分之一的液晶电视、三成的空调,广东“质造”走向全球。

创新引领,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广东速度向广东质量转变、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

美的集团工程师黄兵两年煮了两吨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研发出国际一流的电饭煲。

政产学研检联合攻坚,广东智能马桶质量、标准双提升,“去日本买马桶盖”成为历史。

全球每4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产自东莞。华为、VIVO、OPPO已经成为世界手机市场的顶级玩家。

在广东,一大批坚守创新的企业成为质量跃升的重量力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带领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截至2020年6月底,广东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870家,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319751件,占全国总量的15.52%,保持全国首位。2020年1—6月,广东各项重要知识产权指标持续领先全国,专利申请量(41.38万件)、授权量(32.88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0.04万件)、授权量(2.96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932件),商标申请量(81.37万件)、商标注册量(48.86万件),均保持全国首位。

同时,广东5G产业产值、数字经济规模、5G基站数、5G专利数、4K电视产量、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大数据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质量,通民之生计,系国之大是。广东将坚持质量为王价值导向,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向前。

数读

1质量创新成果丰硕

●广东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奖”奖项239项、金奖9项,均居全国第一。第六届“广东专利奖”评选出广东专利奖金、银、优秀奖120项和广东杰出发明人10名。

●截至2020年6月底,广东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870家,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319751件,占全国总量的15.52%,保持全国首位。

2质量标杆示范效应明显

●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累计10家企业和组织获得2019年度省政府质量奖,累计2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10家企业和组织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52家企业和组织获省政府质量奖。全省累计拥有国家“质量标杆”企业32个,居全国第一。

●全省累计核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量80件,有效79件。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商标有效注册量4896930件,居全国首位。

3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截至2020年6月底,获批设立国家计量基准3个、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1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6个、国家级标准检验检测验证点2个,国家质检中心80个,有效期内认证证书47.6万张,居全国第一。

●组建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高性能医疗器械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2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08家,居全国前列。

4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2019年12月1日起对528项涉企经营许可开展分类改革,截至2020年7月底,全省共办理相关业务67.28万件,办理时间压缩82.13%,跑动次数减少15.62%,惠及企业19.86万户。

●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05.86万户,市场主体总量、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户数等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撰文:王佳欣

新闻推荐

今起广东车险“换挡升级” “降价”“增保”“提质” 车险迎三重利好

9月19日凌晨开始,广东将按照9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下称《指导意见》)的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