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制壶10余载 爱好变事业余志国近期作品获2020珠三角工艺美术创作大赛特别金奖

东江时报 2020-09-17 07:53

余志国在制作紫砂壶。

切泥块、拍泥片、镶接、雕琢……在余志国手里,一块块泥土就变成了一盏盏紫砂壶。紫砂壶的制作工序繁琐,过程复杂,但余志国一直乐此不疲。他靠着不断地研究与摸索,在紫砂壶制作上孜孜以求10多年,制作工艺越发精细。近日,余志国设计创作的紫砂《“正能量”方壶》在第七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上获得了2020珠三角工艺美术创作大赛特别金奖。

从小受熏陶,半路转行从事紫砂壶制作

余志国艺名甲子先生。说起陶艺,余志国用“天生的喜爱”来形容。余志国的老家在河源连平县,族中祖叔出产陶瓦。受泥韵熏陶,他从小就喜欢玩泥巴,用泥巴捏出各种造型的东西。陶艺的种子很早在他心里萌发、生长。到了大学,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余志国对陶艺的兴趣更加浓厚,开始研究陶艺,分析泥料,并买来了不少陶艺制作方面的书籍来学习。

大学毕业后,余志国从事教育培训行业,但对陶艺的兴趣有增无减,总会安排时间用于研究和制作陶艺。2007年后,余志国一直专注紫砂壶的制作。

对余志国来说,陶艺的成长之路在于坚持不懈。他在2013年成立了专属工作室用来研究和制作紫砂壶。阅读陶艺书籍,查阅资料,不断地研究陶艺大师的作品,余志国在陶艺制作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直乐在其中。有空的时候,还会向陶艺界的前辈虚心请教,分析和思考,反复练习制作。“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自己在观察和思考中,也感悟了不少东西。”

几年时间,余志国熟练掌握了紫砂壶制作工艺,还不断地挑战自己,完成了紫砂圆壶到方壶的转变。紫砂界有句老话:宁做十圆不做一方。跟圆壶相比,紫砂方壶讲究“方中寓圆”,制作工艺繁杂,成品率较低。余志国介绍,方壶的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比圆壶复杂很多。“方壶有四个面,每一个面都必须非常吻合。比如说拍泥片要非常平整,一定要把误差降到最小,如果稍有忽视,烧出来将会变形开裂。”做出一个方壶不容易,有时会失败很多次,但余志国从不气馁。他认为一名手工制壶手艺人,要有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因为他想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为修炼内心坚持五年吃素

因紫砂方壶工艺要求高,惠州能制作的人是少之又少。但余志国近年来却专注手工制作紫砂方壶,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是如何做到的?

修艺先修心。制作紫砂壶要求专注,非常讲究心境。“作为一个手艺人,必须要有一颗非常安静的心,让内心沉淀下来,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余志国在30岁的时候开始选择吃素,并坚持了5年时间。“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很多人对物质的欲望比较强,内心浮躁,这对手艺人来说,肯定会影响自己手艺的发挥。”余志国说,选择吃素就是为了修炼内心,让自已能够更好地控制物欲,去除浮躁,将注意力集中到手艺当中。“制作一个紫砂壶需要一周时间,但如果没有好的心境,可能一个月都制作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此外,余志国非常热爱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身体和精神上的沉淀,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近年来,余志国制作的紫砂壶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不久前,余志国被选为惠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近日,在第七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上,余志国设计创作的紫砂《“正能量”方壶》获得了2020珠三角工艺美术创作大赛特别金奖。

创作无止境。余志国目前一直在制作四方壶,接下来还会创作更多新的作品。未来,他还计划涉足陶艺手艺教育,希望给更多人带来陶艺文化的熏陶。“我要让陶艺从自己的爱好变成长期奋斗的事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去做。”余志国坚定地说。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宫晓磊

新闻推荐

曾力、曾鹏作品展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幕带你感受“陶艺+设计”魅力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鹏飞通讯员陈雪兰)昨日,“传统在今天——曾力、曾鹏作品展”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