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民健身从生活习惯上升为生活哲学
珠江瞭望
近日,《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印发实施,其中提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要增加体育用地,优化场地设施资源配置,构建全省城乡15分钟健身圈;因地制宜配置公共体育设施,重点建设健身步道、社区体育公园、公众健身活动中心、中小型体育场馆、户外多功能球场等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不难发现,纲要中干货满满。随着相关政策稳步落地,全省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都将展现新的面貌,而广东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也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以更富活力与价值内涵的形式进入到城乡居民生活当中。
谈及全民健身,人们往往直接诉求于健康的体魄,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健康的体魄绝不是全民健身所要追寻的全部,至少还应包括民众坚韧、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气质。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一个定义,即奥运会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体育运动模式,是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的生活哲学。《奥林匹克宪章》第一条即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运动如此,全民健身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哲学呢?
简而言之,全民健身的旨归是民众在体质、意志和精神上的全面均衡发展,如同奥林匹克运动一样,致力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重要的不是必须获得胜利,而是奋力拼搏。”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健身尤其应该成为一种与民众距离最近的生活哲学,从而在健身运动中锻炼意志耐力,享受精神的愉悦。
《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构建全省城乡15分钟健身圈,价值不凡。健身首先是一种生活习惯,其后才能上升到生活哲学的层面。因此,就有必要为全民健身提供便利且丰富的条件,首先培养民众的健身习惯。这当然需要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必要的财政投入,如果这些努力能够不断改善民众的精神气质与意志品质,直至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显然是值得的。
众所周知,广东的很多城市都是寸土寸金。从几年前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实现全省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到当前构建全省城乡15分钟健身圈,都需要公共资源的优化盘整,以不断让利于民。这既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增量建设过程,也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累进过程。而社会文明的进步,正是我们所希冀的。
◎燕农 大学教师
新闻推荐
新华社聚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立足特区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新样板
虽然还没开学,但9月初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并不显得冷清。该校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孔博说,每周学校都要接待不少当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