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上榜
本报讯(见习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邱霖巧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桥村槟榔山14号(古氏宗祠)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入选。
据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珠江三角洲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战略转移至顺德和中山地区后,成立顺德抗日游击队、中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加上逐步改编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部分队伍,是珠江纵队的前身。在抗日游击战争中,这支部队由几十人发展至近3000人,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一股重要力量。1943年起,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中区纵队司令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曾先后在古氏宗祠开展革命活动。
1945年1月15日,经中共中央批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中山公开宣布成立,古氏宗祠是珠江纵队司令部的活动旧址。据介绍,该宗祠位于五桂山南桥槟榔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2018年5月成为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三三两两的工人拿着工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安装更换消防设施。南桥村党支部书记甘少光表示,近年来,他们通过修缮、派专人管理等措施,加强保护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旧址。
“这里是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当年珠三角抗日游击战的指挥中心,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来参观。”甘少光说,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仍有2万多人次前来宗祠参观学习。此外,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古氏宗祠也积极开展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等。甘少光表示,中山市委党校也在此开设了流动课堂,以往每年都会组织20多场入队、入党宣誓活动。
新闻推荐
“广东好人”熊永和跟妻子53载相濡以沫,回忆都浓缩在三句话里 全国文明家庭的金婚故事
熊永和、刘利霞在自家客厅,墙上贴满了照片。(叶惠玲摄)●本报记者叶惠玲你披上婚纱,我身着西装,随着快门按下,幸福时刻瞬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