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广东新增两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广州日报 2020-09-04 03:50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摄

据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记者获悉,广东有两处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分别是位于深圳市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和位于中山市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涌现出一大批抗日英烈。他们身上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永远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伟大功绩,与日同辉、永载史册。

这次公布的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在各地推荐上报、社会公开征集、专家和相关部门集中研究讨论、实地查看的基础上遴选出来的,综合考虑了纪念设施、遗址的纪念意义、纪念内容、建设规模、保护现状以及作用发挥情况等。主要包括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重要战役战斗、为抗日战争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英烈、为支援中国抗战而牺牲的知名国际友人的纪念设施、遗址。其中大多已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的遴选,综合考虑了英烈的抗战事迹、牺牲情节和社会影响力等。这些英烈涵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国民党抗日将士,民主爱国人士和援华国际友人等不同群体的代表。

国务院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保护管理,做好抗战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迹的发掘整理、宣传陈展工作,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拜谒、参观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胜利大营救”保护了“文脉”和精英

1941年初,香港沦陷之后,留困在香港的大批中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等,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搜捕,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抗日游击队和龙华人民紧密团结,排除万难,护送茅盾、邹韬奋、戈宝权、于伶在内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成功撤离。游击队在羊台山上搭建草寮,照料这些人士的生活,并在条件允许后陆续将他们送往大后方。

这次大营救没有牺牲一个人,没有被捕一个人,被称作“胜利大营救”。大营救保护了中国的“文脉”和精英。这批文化精英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人士离港后,大部分人到了位于内地的白石龙村。白石龙村甚至因此被誉为“小延安”。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就建于白石龙抢救文化人旧址基础上,主要展示了这次发生在1942年初历时近200天的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

展览内容主要采用当事人的回忆录、口述史和档案资料,共采集历史事件及相关营救者和被营救者的图片超过450幅。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中山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指挥部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镇槟榔村。原为古氏宗祠,由乡绅古腾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开村先祖古琪胜而捐资兴建,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1992年以及2003年多次重修。

1942年初,中山县委开辟了五桂山革命根据地。开辟根据地之后,五桂山很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珠三角地区的抗日战争中心。1943年7月,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迁来此地。1944年10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和省军政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有珠江地区指挥部、粤中、西江、珠江二个特委领导参加的干部会议,筹备成立珠江纵队。1945年1月15日,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公开宣布成立,并以此作为司令部的办公地点及举行各种会议的会址。解放战争期间,古氏宗祠仍为中山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指挥部。

今天,古氏宗祠已修葺一新,前庭置植花木,祠中有珠江纵队事迹文献及实物,已成为中山市爱国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链接

前两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广东都有哪些?

第一批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

阵亡将士陵园

东江纵队纪念馆

第二批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新闻推荐

“90后”逆行抗疫勇担当 记荣获“广东好人”的市中心医院护士纪晓霞

汕头市援鄂医疗队队伍中,有这样一名女“90后”,她和同事们在“疫”线战斗中争分夺秒救护患者、阻击新冠病毒,没有年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