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靠卖豆腐 供女儿读完医学博士
●陈国才
我前不久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很成功,主治医生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八年制专业毕业的胡云燕博士。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胡云燕2013年博士毕业后应聘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当医生,工作不久她便把患有眼疾的年过花甲的父亲从乡下接来,为父亲的两只眼睛做了胬肉手术,使父亲的双眼又能清晰地看到美好的世界。胡云燕告诉我,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医学博士学位主要是靠残疾父亲卖豆腐挣钱供出来的……
胡云燕一岁时,有一天她父亲在田里干活,被一根从山上突然滚下来的大树桩压坏了脊柱,导致下肢瘫痪。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父亲可以站起来一拐一拐地走路了,但从此不能上山下田干重活,于是,他便靠做豆腐卖豆腐来维持生活。这一干就是20多年,养大了四个孩子,还供女儿胡云燕上了大学。
在胡云燕家乡,乡亲们都喜欢吃胡云燕父亲做的豆腐,并亲切地称他为“豆腐叔”。“豆腐叔”做的豆腐总是比别人做的豆腐白一些、嫩一些、好吃一些。有人问他到底有什么秘诀,“豆腐叔”憨笑说:“豆腐质量要好,首先要水好,要用清甜的井水;其次煮豆浆时要用柴火,不要用煤火,煤火容易把豆浆煮糊;再就是过滤的纱布要细密,防止豆渣子漏网。”那人听了连连点头:“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个亲戚曾问“豆腐叔”:“做豆腐辛苦不辛苦?”“豆腐叔”憨厚地微笑道:“说不辛苦是假的,不过我都习惯了,通常情况下我每天都做10板豆腐,做一板豆腐需要3斤黄豆,每斤黄豆价2元,一板豆腐可划成64块,可卖8元,因此做一板豆腐只能赚2元,一天卖10板豆腐赚20元。”赚这20元可不容易,每天凌晨2点钟,“豆腐叔”就要起床,经过一道道工序:磨黄豆,煮豆浆,过滤豆浆,放卤水,用瓢舀进木框格里,再盖上板子压好。做好豆腐已经是清晨6点,“豆腐叔”立即把上百斤重的还散发着热气的10板豆腐放到三轮车上。然后,踩着三轮车走村串户去叫卖,一般到9点多钟可卖完。
胡云燕回忆,她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和姐姐在寒暑假轮流跟父亲去周边的村庄卖豆腐,在上坡路上帮忙推车,到了村庄又帮父亲叫卖:“卖豆腐啰,又白又嫩的好豆腐啰!”有个乡亲曾对胡云燕说:“我是被你歌唱般的叫卖声吸引过来买豆腐的。”
当年胡云燕有一个同学的父亲也想做豆腐卖,这个同学特地带父亲来参观“豆腐叔”的豆腐作坊。只见20多平方米的作坊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方石磨,一口大锅,几口水缸,木架子上放着10多块豆腐板,竹竿上晾着几方细纱布,样样工具都擦洗得干干净净。那位同学指着干净光洁的几块细纱滤布对父亲说:“我好几次看到胡云燕同学和她姐姐在村旁清澈的小溪里清洗过滤豆浆的细纱布,难怪乡亲们都说"豆腐叔"讲究卫生,他做的豆腐我们吃起来放心。”
胡云燕博士谈起往事,对父亲既有自豪感,又有感恩之情。我不禁感叹:“豆腐叔”,你当年卖豆腐挣的钱真是辛苦钱,你的生活真不容易,却十分有价值,尤其是供出了一个医学博士女儿!
新闻推荐
广东援藏工作队开展“结对结亲、交流交融”活动增进粤藏情谊 大山深处“走亲戚”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黄叙浩郭冬冬发自西藏林芝屋后山地上,阿旺次成家的樱桃树、苹果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来年收成应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