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建设提速更要“提质”
戴先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建设充电桩”列为加强“新基建”重要内容,对其在激发国内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寄予期待。当前多地出台措施为充电桩建设提速“充电”。但新华社记者走访发现,仍存在用低质设备骗补、设施疏于维护、企业无序竞争等问题,影响政策效果。(8月26日新华社)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32.2万个,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充电桩产量就增长了11.9%。各地越来越重视充电桩建设,充电桩建设在提速“充电”,但充电桩行业仍存在不好用、不好建、不好管、不靠谱等“短路”风险点,这影响了充电桩建设的推进,让表面“风风火火”推进中的充电桩建设“打了折扣”。
围绕充电桩建设,衍生了诸多乱象,比如有的充电桩沦为了摆设,变成了“形象工程”,不好充、不能充的问题较为常见。据2019年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市场上充电桩产品的风险监测结果显示,七成样品存在安全隐患,容易漏电或者起火,部分充电枪也存在“未插入汽车就开始充电”等风险。另外,建设充电桩还可能遭遇当地居民的反对,而大部分老旧小区电网设计冗余量往往不足,也限制了充电桩建设。更可恨的是,一些企业没有充电桩建设资质,却打着"新基建"幌子干"炒场租"的"黄牛"生意;有不法分子打着“认购充电桩按月分成”的幌子搞诈骗……
这些乱象的存在,甚至让国家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或是被不法分子所“分食”,加快推进中的充电桩建设,也掺了一些水分,甚至成了“形象工程”。对于这种种乱象,显然不能纵容,而亟待予以遏制。
要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车发展,就先要清除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否则,就算各地重视充电桩建设,充电桩建设也不断有量的突破,但同时也可能埋下各种隐患,埋下“定时炸弹”。所以,推进充电桩建设,不仅要有量的突破,还要有质的飞跃,要能清除各种“短路”风险。
比如对于使用效率不高、燃油车占位、支付方式不统一等痛点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要做好科学规划,避免盲目建设,要按照区域充电的需求去建造充电桩。而充电桩建设中出现的“炒地皮”等行业乱象,则需要监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压力责任,通过明确奖惩制度等措施,来根治行业乱象。
充电桩建设是为了发展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节约能源,有益于环保,还被寄寓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国家对此也是大力提倡与扶持。所以,要让新能源车能在城市“畅行无阻”,为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做贡献,就要先清除前行路上的“绊脚石”,这样才能让充电桩建设能够顺利推进下去;要让充电桩建设不仅提速,更要“提质”,这样才能防范风险、清除隐患。一句话,充电桩建设不能只是“一路狂奔”,却不顾面前的障碍,否则这只会不断增加摔倒甚至完全失败的风险。
新闻推荐
深圳人才公园上空,无人机变换造型,显示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字样。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朱洪波摄珠海大剧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