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 来自经济热土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线观察
据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新业态、新工厂、新研发中心接连落地,在经济热土长三角和珠三角,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热情不减。这不仅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中国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看好。
新业态
发力在线新经济
近期,继6月开出8家新门店后,优衣库一口气在中国18个城市开出了19家新店,并首次进入6个城市,其中包括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桐乡、江苏丹阳等。
“这代表着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信心。”迅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吴品慧说,中国是优衣库在海外的第一大市场。
“疫情发生以来,优衣库"掌上旗舰店"上的用户流量和销售额出现了两倍以上的增长,直播观看人数节节攀升。”吴品慧介绍,官网、App、天猫旗舰店、官方小程序,加上实体门店,形成了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或者门店取货的创新全渠道零售闭环,增强了优衣库在疫情下的“抗压力”,优衣库下一步还将在线上渠道推出可以修改裤长、定制服装图案等创新服务。
开出新门店、发力在线新经济,正在成为更多外企的选择。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兼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总经理马岚介绍,欧莱雅旗下的薇姿品牌近日启动了线下与线上渠道融合的皮肤健康科学管理中心,在线下空间完成咨询、数字化皮肤状况检测和产品试用后,消费者可以“一键”线上下单,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I智能测肤小程序获取护肤建议和购买产品。
7月27日,美国商超企业开市客苏州项目敲下实质性建设第一桩,距离土拍落槌仅过去108天。开市客(苏州)相关负责人说,以前这么大的项目,从拍得地块到走完全部审批流程,再到开工,一般需要一年半载。而该项目96天拿到施工许可证,108天正式开工,这是当地政府“深踩油门”跑出加速度的结果。
新工厂
中国成跨国产业链“稳定器”
在巴斯夫造纸化学品(惠州)有限公司,新一批水性丙烯酸乳液生产下线,满载的货车驶离园区。今年3月,巴斯夫扩大了惠州基地的分散体产品组合,顺利实现该核心产品的本地化生产。“推进本地化生产,能更灵活、便捷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巴斯夫造纸化学品(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帆说,工厂的生产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在疫情初期完全没想到可以这么快恢复。
快速复工、全速复产,这离不开公司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柳帆说:“税费减免、社保延期等政策保护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建成的外资工厂里生产忙碌,新的外资大项目接连落地。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江苏昆山,松下电器宣布在广州建设生产5G电子材料的新工厂……中国成为跨国产业链“稳定器”。
新研发中心
创新孵化“在中国,为世界”
短短5个月的时间,一款“中国独创”的咸蛋黄芝士味冰淇淋就从创意变成了商品,7月份已在中国开启销售。而按照此前在海外进行研发、再进入中国市场的流程,这款冰淇淋面市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
变化的发生源自于新设立的研发中心。8月14日,新西兰乳制品企业恒天然集团和外资研发检测认证机构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宣布,由双方合作成立的恒天然集团和美安康上海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恒天然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保罗·沃舍说,中国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食品和饮料市场之一,创新效率更高,新品更快诞生,才能更好适应中国市场。
记者看到,这个创新中心内配备有多个实验室,其中包括产品研发、感官分析等六大功能。未来,创新产品将从这里走向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恒天然希望能够以本土化创新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恒天然大中华区代理首席执行官周德汉说。
创新孵化“在中国,为世界”。今年上半年,上海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金额同比增长5.4%,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曹磊说,不少外资企业依然加码在华投资研发中心,不仅说明本土化创新成为外资深耕中国市场的新方式,也说明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上的地位更加凸显。
新闻推荐
广东省“三线一单”成果 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专家组一致认为,“三线一单”成果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对于优化区域开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亮、通讯员粤环宣报道:8月20日,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广东省“三线一单”成果顺利通过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