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抛型恋爱 难道真的只是短暂地爱了一场?
于东辉
■新快报记者陈斌/文(CFP/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现时代我们又面对着和过去不一样的环境,网络及智能化社交方式的蓬勃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往来更为便捷,一个人可以很快速地在另一个人的生活中出现或消失,于是也似乎随之衍伸出一种“今天我和你做恋人,明天我们就两不相欠”的快速消费型恋爱关系,就好像“我们真的只是短暂地爱了一场”那样。
事情的表象往往寓意深刻,这种被形容为“日抛型恋爱”的亲密关系,究竟投射出什么?
A
缺乏建立深入稳定亲密关系的能力
在关于亲密关系的种种问题当中,有一类是特别突出的,即“不具备建立深入稳定而美好的亲密关系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深度、长度和美好度,这是衡量一段亲密关系的主要标准,尤其是深度与长度,更是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的核心所在。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缺乏与父母之间稳定而美好持续的亲子关系,那么极大可能在成年后,也同样难以建立稳定美好的亲密关系,这是由童年时期情感关系与模式的不足与缺失所造成的,反复纠结,时而分手,时而需要,如出一辙。
那么所谓的“日抛型恋爱”,如果从一个人的自我探索、确认自我价值即是否被人喜欢的角度来看,没什么不好,但假如每一段亲密关系都不能长久,那就需要引起关注。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往往取决于心智水平、三观认知以及过往的经历,这三点交织成一张情感的网络,将两个人网在其中。在这张网里,是不存在“理智”这样东西的,而投射出的对他人的厌恶或喜好,全部是与自己有关的部分,也就是说,亲密关系的建立,事实上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的部分,人不会喜欢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只会喜欢与自身某种特质相同的人,或是因某种原因自身某种特质被压抑而对方恰好表达了出来的人。
B
我是谁?我是否被人喜欢?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生而为人的终极命题,即我是谁?我是否被人喜欢?我们内心都会有关于自我的基本认知,这个认知延展开去,向外,便也对应的有一个对外界的基本认知,即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如何看我?
构建自我认知与对外认知的基础,就来自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稳定良好持续的亲子关系,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被忽略,那么在自我认知的建构中,就会存在焦虑和不安全感,就会有“我要做得更好别人才可能会喜欢我”的心理驱动,而不是“我是被喜欢的”。
那么当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我们会把这种认知带进来,期待、焦虑和不安全感也会被同时带进来,对方也一样,然后彼此通过相处,开始发现“哦原来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倘若是健康的亲密关系,这个阶段就会开始往深层次的认知及相处模式发展,彼此经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以及认识对方的磨合期,亲密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好,也可能会变得更坏,但都会通过这个深入的过程,重建关于自我、关于对方以及关于这段亲密关系本身的认知。倘若是缺乏安全的亲密关系,那么到了这一阶段,就很可能放弃相处、放弃深入认知,从而终止这段亲密关系。
C
你永远都会遇到“更好”的那个人
亲密关系当中,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理想情感状态,应该是在稳定的亲密关系基础上共同成长,而不是遇到“更好”“更对”的人,就会离开现在的人,没有一段关系可以满足一个人的所有愿望,关系中总有缺失,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觉得会有“更好”“更对”的人的原因,因为你把关系中缺失的部分投射到其他人的身上了。
爱自己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能力,这种能力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和了解,并能够承担自我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应所要付出的代价。
从人格健康的标准上来看,对自我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判断,不因外界干扰而改变,这是健康的人格特质,你只会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到是这件事的问题,而不会蔓延到自身,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有这样相对稳定且独立存在的自我认知,你就能够接受自己;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有能力爱自己,进而才能有能力接纳别人与爱别人。
D
勾画父母与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表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亲密关系模式是天生的,不是像父亲,就是像母亲,又或是父母双方的结合,它是原生家庭塑造亲密关系的模板,每个人都是通过这个模板形成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的,因此,婚姻关系存在问题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亲密关系也同样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在探索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时,就需要先梳理一下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亲密关系模式:他们是如何相处的?彼此的交流与沟通态度如何?对待伴侣、伴侣的家人及孩子是友好的还是服从的?是控制的还是冷漠的?对待自己的方式是自律的还是放纵的?还是相对比较平衡的?对待争执是强制?放弃?还是无所谓?发脾气的方式是经常火爆?还是偶尔爆发?抑或是压抑很久之后的爆发?沟通交流的方式是主动积极还是被动接受?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还是平淡的?对于个人观念是愿意去改变的还是不愿意去改变的?
根据以上内容,勾画一张亲密关系模式表,就如果原生家庭的父母当年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亲密关系模式,那么情感上的反复动荡就是正常表现。
E
如何改善
亲密关系模式?
想要改善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需要修复两个地方,一个是修复自己童年时爱的创伤与缺失,一个是改善自己从父母的原生家庭处遗传的亲密关系模式。
心理咨询师建议首先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有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找出问题,通过反思重新建构相对正确及健康的版本,并不断提醒自己将新版本强化及固化并不断实践与调整,亲密关系模式属于潜意识层面,很难通过理性说教改变,需要从内心不断提醒反复调整模式,形成自动自觉的新习惯,才能扭转不良的亲密关系模式。
【本期专家】
于东辉
广东省心理学会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副主委、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专家、心海榕社工中心发起人兼督导
新闻推荐
冬瓜扁豆煲猪脊骨 清热 润肺 养肝 补血 补钙 开胃 明目 润燥 养胃 咳嗽
更多靓汤推荐,扫描二维码关注“食在广东”微信公众号,分别私信发送以下关键词,获取相应功效靓汤。主要功效:清热祛暑,润燥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