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孙凌峰:“创业”路上父子兵 携手“闯”出新未来
作为容桂青商会会长的孙凌峰推动成立青商龙舟队
文/图张韬远
与佛山很多本土创业发家的企业家不同,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孙凌峰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代表。他的父辈从顺德走出。改革开放后,又回到顺德创业,几十年来,终于在顺德开拓出了一片不小的产业。
十多年前,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孙凌峰,作为顺企二代又重新回归到顺德,接手父亲的企业,传承着家族制造业。如何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接”好父辈辛苦打拼下的事业?如何走出一条新路,闯出一片新天地?孙凌峰的答案是,上阵父子兵,两代企业家携手共同创出新的未来。
准备接好班提前做功课
孙凌峰的父亲孙志恒,是一位在顺德颇有影响力的企业家。30多年前,他是最早一批在家乡顺德投资的企业家。从做贸易开始,到自己投资办工厂,深耕金属制品行业,如今由他创立的恒基实业已经是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企业。
在孙凌峰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将他带在身边出差,给孙凌峰非常多的尝试机会,也带孙凌峰出席很多活动。耳濡目染之下,孙凌峰对父亲努力打拼的事业,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正因为此,孙凌峰从小就把“接班”当成了家族责任。在股权相对清晰的家族企业,二代企业家接班,看起来是顺理成章,实际上他们也有着一道道难关需要过。
像不少“接班”的二代企业家一样,孙凌峰也进行了长期准备,为接班积蓄能量。在香港读完高中后,他前往英国巴斯大学留学,学习电子电机工程。这个专业,正是与父亲在顺德创办的恒基实业有密切联系。在英国留学7年,他在巴斯大学以一级荣誉成绩完成电子电机工程学士及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由于家中国际业务较多,其中较多业务对接日本市场,松下、三菱、日立等知名日企都是恒基金属长期合作客户。为了帮助家族企业更好地打开日本市场,孙凌峰还专程前往日本,专门学习日语以及日本的管理知识。
回国后,孙凌峰来到顺德,进入到父亲创办的恒基实业工作。一开始,他从制造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做起,将企业的各个关键流程的部门都经历了一遍。长期的学习,尤其是自动化专业与管理学的知识,让他在深入了解制造业的运作模式上,起到了不小的帮助。而扎实的语言功底以及国家化的思维,更加帮助他在企业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这些还只是开始,接班路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对于很多二代企业家而言,不仅有愿望将父辈的产业顺利的‘接’好,也更加希望能够站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出更多的产业。”孙凌峰说,这些都要求二代企业家们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坚守制造业打开新天地
在家中的诸多产业当中,制造业的占比超过7成。当他真正开始接手时,很快就感受到做好制造业十分不易。“成本、物流、品质、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任何一个部分出现了纰漏,都会影响最后的成果。”孙凌峰表示,即使是业务已经十分成熟的恒基,还是要不断地改革创新,适应最新的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接手后,他的想法和思路开始渐渐在这家已经开办多年的“老企业”中落地生根。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建新工厂、扩大规模,是不少制造业企业家的选择,孙志恒也有这样的考虑。但是在日本学习多年的孙凌峰却看到了日本成熟制造企业的不同之处。“日本制造业在精益化管理上做得非常成熟,他们不求规模大、不会盲目去盖新工厂。而是会努力将现有的空间管理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孙凌峰说,五六年前,他便开始着手并成立精益生产5S小组,负责工厂现场的整理整顿。经过改进,工厂的效率得以大大提升。而随着工厂生产的环境好了,客户也更加认同,不知不觉间客户的订单也多了。
与此同时,孙凌峰也在产品创新上下更多功夫。“我们生产的金属制品会用在空调生产上,空调制冷能力下降往往是由于冷酶的泄露,我们研发生产的金属材料最后能保证冷酶的泄露,提升空调的制冷能力。”孙凌峰说,我们一直都十分重视金属制品生产技术上的改进升级,通过产品帮助下游产品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也赢得了更大的市场。
提升生产效率也是制造业面临的永恒难题。近年,在恒基的工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AGV、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学习自动化出身的孙凌峰在用自动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上也在不断耕耘,也渐渐收获回报。
近年来,传统制造业始终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是让制造业面临着最严峻的寒冬,但孙凌峰仍然对于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名制造业的企业家,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和创新,想方设法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能让企业无惧风雨,有着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上阵父子兵共创新未来
近年,在坚守制造业的同时,恒基在多元化产业上的布局也越来越快,不少领域的投资也都做得有声有色。不论是开厂做精酿啤酒、还是投资顺德餐饮龙头企业,试水开发工业旅游,投资建设商业地产等,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孙凌峰的思考和努力,也往往藏着父亲孙志恒的情怀。
“父亲有时会有一些新想法,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将自己的思路想法融入到其中。”孙凌峰说,他和父亲常常能够携手一起去推动一些事情,是典型的上阵不离父子兵。
实际上,在二代开始接班时,一代的企业家往往还没有彻底退休,两代企业家往往较长时间共同管理和决定企业当中的各类事情。因此,在两代企业家交接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和分歧。
“很多人常说一代和二代之间有不可弥合的鸿沟,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孙凌峰说,一二代企业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待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实际上,在刚刚接手之时,孙志恒与孙凌峰父子之间也有不少摩擦和分歧。如何处理好这种摩擦和分歧,是二代接手家族产业中不容回避的挑战之一。
在孙凌峰看来,两代企业家有着各自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老一辈在长期的打拼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年轻一代的企业家又有着丰富的海外经历,视野开阔,如果双方能够找到一种默契,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携手一起去做事情,往往能擦出奇妙的火花。
平时在与不少二代企业家交流时,孙凌峰发现,很多年轻的二代企业家,在接手之后都有很强烈的创新愿望,认为父辈的老一套已经过时了,想搞出一些新的玩法。不过由于得不到父辈的支持而难以落地,心里难免失落。
实际上,接手初期,孙凌峰也有类似的问题。刚刚接手恒基金属的业务时,父亲对他也难免有些不放心。一些大客户来工厂参观之前,孙志恒总要提前打电话给他百般交代,生怕哪一个细节会有所纰漏。不过眼见孙凌峰确实已经能够独立地做好这些事情,父亲也就慢慢地放下心来。
“老一辈企业家心里十分期待新一代的成长。虽然刚开始会有些不放心,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证明自己,最后获得长辈的信任。通过做出的成绩,潜移默化改变他们一些惯性的思维,让他们能接受更多新事物。两代携手,往往有着更大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孙凌峰说。
新闻推荐
陈生南粤风云人物1陈生是广东本土走出来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一手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醋饮料企业“天地壹号”以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