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华附牛娃夺国际化学奥赛金牌 “题目太简单了,就是比细心”

南方日报 2020-08-02 07:02

日前,第5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伊斯坦布尔落下帷幕,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附”)的古云天以中国队第一、世界第三的成绩夺取金牌。这是华附校史上的第16枚国际奥赛金牌。

从高一没拿到省奖的“小萌新”,到高二入选省队,高三轻取全国第一名,再到夺得国际奥赛金牌,古云天一步步“打怪升级”,成长为国家的骄傲。他的“成长密码”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古云天以及他的母亲、教练和班主任。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考验全球高中生化学水平的最高赛事。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原定于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现场比赛改为网络远程考试,于北京时间7月15日至7月30日在超过80个国家举行,共300多位高中学生参与。

古云天是本届国家队选手,也是冬训营的第一名。谈及这场比赛,他直言:“赛前训练的题目比竞赛题难很多。今年这场比赛确实太简单了,实际上考的是细心。”

化学竞赛组教练、化学科组长徐文忠说,受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古云天觉得在学校才有学习氛围,开学后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实验室开始自学,直到晚上10点半才回宿舍休息。“三个月间只回家一次,其他时间他都以超强的勤奋和自律,一直努力备战。”

自律二字,是古云天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小学的时候我比较懒散。到初中以后,每周只回家一次,在学校没有手机,"被迫无奈"只能好好学习,然后就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忆起这段日子,古云天露出笑容,“睡前不玩手机,躺在床上5分钟就能睡着了,第二天精力自然充沛。”

华附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而古云天非常懂得平衡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他作为4X100选手在校运会上为班出力,还积极参与合唱比赛和义卖活动。但这些活动只会占用他学习之余的时间,该用功的时候,同学们总能看到他抱着竞赛书从早学到晚,不管是周末还是假期。

自律使他赢得了出众的成绩,也赢得了家长、老师的充分信任。“参加什么培训班,买什么参考书都是他自己决定的,我们只负责付款。”古妈妈笑着说。

多年来,华附培养的学生一共获得18面国际五大学科的奥赛奖牌,其中有16面是金牌,可以说代表了广东基础教育领域在学科竞赛方面的最高水平。

校长姚训琪对古云天和其他优秀的奥赛获奖者寄语:“要把兴趣和职业与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链接起来,不仅在求学阶段能为国争光,未来走上岗位后更要为国争光。这才是华附要培养的人才。”

南方日报记者钟哲张冠军

通讯员李芸

新闻推荐

广东省文联文艺志愿者走进军营慰问演出

图/王达毅、许琦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松竹通讯员王宏芳)日前,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