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走让你合理定位目标院校
临近高考填报志愿,相信不少学生、家长都会纠结如何“分尽其用”,考入心仪的大学。在一般情况下,考生填报志愿的策略应该是怎样的?如何定位,选择匹配的学校?志愿梯度怎样确定?记者采访了相关老师,填报高考志愿应有谋有略。考生拿到自己的分数后会获知自己在广东省的文理科排名,以本科为例,一般情况下,填志愿有以下几大步骤。
第一步 初步定位
一般选择“校线差法”和“排名定位法”。所谓校线差,就是前一年的该校录取分数线与本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排名定位法”,就是通过考生在全省的排位与往年目标院校投档线的最低排位的比较来进行定位。
如果考生的全省排名,在某院校的最低排位之前,则考生有较大几率被录取。比如中大录取,近几年录取的学生排位有六千、七千、八千的,如果报中大,要看这些排位的中间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需要结合起来使用。要看清楚分数和排名的关系,比如学生选择填报录取排位在八千、九千名甚至一万名的院校,可能认为八千到一万名的差距很大,但实际上可能分数不过相差一两分,这样的梯度就是不合理的,如果15个志愿都这样选择,或者将外省院校作为保底,都可能导致退档风险。
根据排名定位法和校线差法就可以筛选区间目标学校,确定了能上大学的范围之后,要根据可上院校特点属性、考生专业喜好、院校所在地区等情况,进行筛选合适自己的院校。包括能去的院校,不管地区和专业问题,根据分数和排位筛选出能去的院校;想去的院校:通过地区意向和专业意向,确定自己想去的学校;合适去的学校:结合多方因素,确定合适自己去的学校。
第二步 确定意向
依据孩子的兴趣、性格和自我认知进行未来发展规划、职业规划等,可以做一些性格和职业规划的测试,比较著名的测试题目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
同时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对学校地域的诉求等进行统筹考虑。同时,在第一步选取的范围之中排除肯定不愿意去的学校。
第三步 统筹批次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提前录取、本科录取、专科录取三个批次。以普通类本科院校批次投档为例,首先对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的考生投档,其次对本科线以上的所有普通类考生投档(含超过高分优先投档线但没在高分优先投档线投档阶段被录取的考生),最后是本科征集志愿阶段。
除了本科、专科批次,一些考生对是否在提前批填报院校有犹豫。有专家表示提前批的策略是“不报白不报,要报就高报”,提前批一定冲高或者报考自己非常心仪的院校及专业。
第四步 分清层次
要分清冲高、稳妥、保底三个志愿层次。如A-D的4个院校可以冲一冲,选择心中比较向往的但往年录取分数比自己成绩稍高些的高校;E-K的7所院校志愿则要相对稳一稳,选择往年录取分数跟自己成绩相当的高校;L-O则选4所院校作为保底。
在处于“稳一稳”的志愿学校的排列中,学生和家长要尤其重点思考一下第一个志愿学校。这几所学校应该是去年录取分数线接近的院校。如果学生对其中某院校的某个专业意愿很强烈,可以不必过分纠结去年学校间微小的录取线差值,甚至可以把去年录取线相对较低,但是自己更喜欢的那所学校放在靠前的位置。学生和家长在填报“稳”梯度的志愿时要把握好一个度——这种填报看似是有一些“冲”的成分,但比A志愿的冲高,要更加稳妥,要充分考虑可能的命中率,而不要贸然去冲。
另外,最后的保底志愿,要尽量求稳,确保孩子在本批次录取中尽量不出闪失。不要选择早早就能录满的热门院校,而要选择往年计划较多,生源相对不足、有时需要征集志愿进行录取的高校。
第五步 排列专业
根据专业意向排列专业,根据个人对专业的要求反过来对学校进行检查筛选,完成志愿表初稿。
若是分数优先:第一专业可冲高,报考能力范围内“最高的”。若是分数级差:第一专业要适当,选择对稳妥的——“最能上的”。若是志愿优先:第一专业在能录取专业中选“最想上的”;若报考热门专业则要预留更多的分数余量。
专业选择技巧包括服从调剂:所有院校均需服从调剂,包括垫底的院校,调剂总比滑档好;预防调剂:选择一个自己可以接受,且录取分数很低的专业作为保底;冲刺院校:尽量选择大部分专业为可接受专业,做好被调剂的准备;省外院校:注意招生专业总数和计划人数。
第六步 审核细则
结合各院校招生简章的政策细节,如提档政策、专业级差政策、转专业政策等复核志愿表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完成高考志愿表格的设计。
每个学生和家庭情况不同,有的同学可能由于对专业的要求,并不需要冲高,只求专业稳妥;也有同学只追求更高分数的院校,对专业要求较低,所以可能增加冲高志愿数量。对于高校的专业的选择,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选择。另外,考生也要做好目前是热门专业,但未来择业中遇冷的准备。无论专业是否火热、学生都应该首先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只有真正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专业方向才有长远的发展。
建议
1 早做准备
首先,提前熟悉高考政策:多研究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的政策,了解政策变化对志愿填报的影响。高考志愿的填报涉及到各大院校招生录取政策、录取数据、个人兴趣爱好、家庭价值观与行业发展情况等,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需要提早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做好功课,比如提前熟悉高考政策:多研究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的政策,了解政策变化对志愿填报的影响,提早进行规划。
其次,提前了解目标院校:了解目标院校办学性质、特色专业、地理位置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学会分析录取数据:收集往年院校的录取数据,尤其是院校的录取排名和专业排名,分析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最低排名可能的变化;最后重视志愿报考策略和技巧:研究政策,重视策略和技巧,力争以最优结果录取。
2 借助他力
志愿填报需要较多的经验,当自己难以全面做出志愿规划时,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如学校老师、往届高三学生及家长。同时,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还可以借助专业心理测评机构等,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提升志愿的科学有效性。
3 注重主体
志愿的选择是孩子和父母意见的统一,遇到问题应认真沟通交流,达成一致。同时也要注意报考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简单根据别人喜欢报考的学校来判断自己要去学校,也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喜欢报考什么专业就以为自己也适合。无论是院校还是专业,影响最大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前途,所以学生和家庭应规划长远,从兴趣爱好、家庭期望、行业发展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