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本科高校招生特点逐个数 招生人数基本稳定 理工类占比较大
随着高考结束,广东本科高校近日纷纷公布2020年招生信息。在各了解各高校招生情况的同时,要注意横向与纵向地了解今年高校招生的总体变化,这对于接下来的志愿填报有很大帮助。这里,信息时报记者将为考生梳理今年高校招生的几大特点。
特点1
各高校招生人数趋于稳定
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不断,许多学校的招生人数都趋于稳定。比如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这些学校今年的招生计划与去年相比基本变化不大。
华南农业大学方面,2019年该校普通高考本科招生全国总计划招10000人,99个专业,较2018年增加1000个计划。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华农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深圳大学方面,去年招生总计划增加150人;今年该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总规模保持不变,总计划为6750人。
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计划招生2100人,2019年计划招生2110人,2020年计划招生2160人。从该校三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招生情况趋于稳定。与之类似的还有广州大学,近三年总体招生计划人数都维持在7580人左右。
有一些高校则出现招生计划下降的情况。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今年招生计划略有下降,本科招生计划数3735人,其中广东省内招生3335人,省外招生400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去年的招生总计划数为2850人,今年的招生总计划为2250人,减少600人。
当然,今年也有高校扩招。记者从广东财经大学了解到,2020年该校招生计划共8200人,扩招2080人。扩招名额主要属于省内考生,占1557人。广东金融学院今年夏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共5300人,比去年增加1300人,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高校扩招,这对考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录取机会将有所提升。
特点2
理工类专业招生占比较大
无论是总体招生情况趋于稳定还是招生人数增多,记者发现,理工科专业招生人数占比都非常大。
记者从华南农业大学了解到,随着该校今年专业大幅调整,生态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资源环境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社会工作等6个专业转到提前批理科招生,另有6个专业停止招生,因此今年该校广东省本科批次理科招生计划比去年有所减少;而文科则较去年增加188个招生计划。今年该校理科和文科的招生计划分别为3550人和1589人,人数差距较大。此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为2073人,较去年增加185个招生计划,增加的主要是理科专业。
广州大学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招生计划中,理工类专业数和招生人数均在52%以上。学校根据“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领域”“新空间新地理新环境交叉创新领域”“生命医学与精准医疗交叉创新领域”“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管理交叉创新领域”“人文艺术与科技交叉创新领域”和“教育与信息科技交叉创新领域”等六大交叉创新领域精心布局招生专业和全力推进人才培养。
今年广东财经大学在广东省内普高招生7272人,其中文科2807人,理科3941人;广州医科大学在广东招生的文理科人数分别为120人和1520人;广东金融学院在广东的招生计划为4740人,其中文科1412人,理科3328人。不难看出,理工类专业招生占比非常大。
特点3
丰厚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
为激励优秀考生前来报考,广东各高校可谓“各出奇招”。其中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丰厚的奖学金。
广东财经大学负责人表示,今年新生奖学金总额高达500万。文科类全校排名前49名(含)、理科类全校排名前50名(含)、美术类全校排名第一的新生,报到并取得学籍后,每人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000元。凡就读佛山校区全学段办学专业的所有新生都将获得一次性新生奖学金,佛山校区全学段奖学金与前述优秀新生奖学金可兼得。
华南师范大学负责人也表示,为鼓励优秀学生报考该校,学校设立优秀考生奖励办法,奖金额度10000~80000元。同时,该校设有学习优秀奖学金、国家奖助学金等多种奖助学金,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开设绿色通道,帮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推荐学有余力的困难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确保学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广州大学也提供多种奖励奖学金和海外留学奖励金等。今年,该校将投入150万元设立奖学金,资助参加广州大学-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双学士学位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每人可获得10万元资助。每年为参加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提供20个免学费名额。
特点4
尊重个性转专业机会增加
除了丰厚的奖学金,对于尊重学生学习志趣和注重其个性化发展,广东各本科高校也十分重视。
中山大学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行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辅修专业或辅修学士学位,修满要求学分并通过考核后,可在毕业时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士学位。
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山大学允许确有专长或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转专业,使学生根据个人特殊兴趣、专长选学专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广州大学不断提升新生专业志愿录取满足度,92%以上的考生能被录取到填报的专业志愿。学校推进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改革,实施专业“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创业游学自主休学等学籍管理制度,以及“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划选择专业和学习路径。从一年级起有4次转专业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在完全学分制方面,学生可在培养方案框架内自行选择修读课程与修读时间,按需安排学习进程,在3~7年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在转专业方面,在同招生途径进入学校的学生中,不受绩点、学科限制,把专业的选择权赋予学生,给学生提供按兴趣与需求转换专业的机会。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记者林曦实习生李悦通讯员雷少波索莎杨蔼为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而生的5G新型基础设施,一头连着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