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消暑气调脾胃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中医认为,一年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长夏”对应五行中“土”,位于夏末秋初,时间横跨7、8月,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所以,三伏天基本处于“长夏”时期。
此时,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所以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而五脏中的脾位于人体中央,属土,主运化水湿,所以脾与长夏相应。
但脾脏喜燥而恶湿,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易伤脾阳。因此,长夏是人体脾土最易受伤的季节,也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如何消暑气调脾胃?下面,全国名中医师邱健行教授为你支招。
常见黄色食物推荐
黄豆
李时珍说过:“豆有五色,各治五脏。”而黄色食物多入脾,所以黄豆是滋补脾胃的重要粮食,有助于补益脾气。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中医理论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滋阴润燥。
脾胃虚弱的人常吃黄豆,可以增强脾胃功能,缓解食少腹胀、食欲缺乏的症状,每天喝一些豆浆对保护脾有很好的疗效,既可提气色,还可美容养颜。
南瓜
南瓜不仅具有黄色食物的特点,其所含的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让其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很适宜脾胃不适的人食用。并且南瓜含有能促进胆汁分泌的成分,可以加强胃肠的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吸收。
地瓜
味甘性温,有助益气力、补脾胃。同时,它还富含黏蛋白,这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能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避免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地瓜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便排毒。
但地瓜淀粉含量也很高,一天不能吃太多,否则会引起胃酸过多、烧心、胃肠道胀气等症状。
橙子
橙子性凉,味甘酸,具有生津止渴、开胃补气的功效。饭后吃橙子或喝橙汁可以止渴,解油腻。橙子皮也有健脾功效,如果食欲不振,可以用橙皮煮水,略带苦味,可以帮助增进食欲,缓解脾胃不适。
玉米
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可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成形和排出,防治便秘、肠炎和肠癌;还可调节血脂,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
五色对五脏黄色益脾胃
中医药理论认为,五色对五脏,即白入肺、赤入心、青入肝、黄入脾、黑入肾。黄色食物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所以地瓜、黄豆等黄色食物,都可以保护脾胃健康,维持脾主运化、主升清、统血的功能;同时,脾的这些功又能将吃进的食物转化为营养,再将这些营养物质传送至全身,并代谢身体的废弃物。
与其他颜色的食物相比,黄色食物的特色之处在于含有胡萝卜素,它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和有毒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防辐射和防止老化等功能,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脏),各以十八日寄治。”在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应适当多吃黄色食品,可以补益安中、理气通窍。
一碗“黄金粥”喝出好脾胃
糯米红薯甜粥
材料:红薯80克,水发糯米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洗净去皮的红薯切成丁备用。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烧开,加入备好的糯米、红薯,搅拌一会儿煮至沸,转小火煮40分钟至食材熟软,加入白糖搅拌至溶化即可。
养生功效:本品具有健脾养胃、益气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便秘、食欲不佳者。据广东中医药
新闻推荐
广东省医保局上线“广东民声热线” 大力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
异地就医如何报销?慢病患者的“长处方”能不能延长?7月21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参加“广东民声热线”直播节目,介绍了“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