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 乳腺癌手术保乳率达20%

南方日报 2020-07-21 06:41

吴俊东副主任(左一)及其团队成功为患者切除巨大肿瘤。

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于2009年11月底揭牌成立,是粤东地区第一个综合性乳腺肿瘤防治中心。集外科、内科、放射治疗科、放射科、检验科和病理科等于一体,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系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

其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乳腺癌临床路径、诊疗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参考国际最新研究动向,制订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方案,入选2020年中国癌症中心颁布的“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和质量控制试点中心”。

保乳术填补粤东技术空白

在外科治疗方面,熟练开展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开展了乳腺癌保乳术,保乳率达20%,居国内先进水平。在粤东地区开展乳腺癌术后自体组织Ⅰ、Ⅱ期乳房重建术,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和乳腺癌保乳肿瘤整形术,填补粤东地区该技术空白。

开展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使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避免过度治疗,还开展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创切除术,乳管镜检查。已建立起基于分子分型及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分级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模式,使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个体化最佳治疗。

乳腺中心配备先进的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X线机、FiberTech超细乳管镜、麦默通乳腺旋切系统、便携式彩超机、带乳腺专用线圈3.0TMRI等设备。

建立乳腺癌标本库

乳腺中心率先开展了对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家属进行易感遗传基因BRCA1、BRCA2的检测,并已建立乳腺癌病例管理系统及乳腺癌标本库,为乳腺癌科学研究提供保障。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共50余篇,其中SCI论文27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

此外,为促进乳腺癌治疗规范化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11年主办粤东乳腺癌研讨会,并于2011年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分子影像学高峰会,先后多次邀请国内外乳腺界著名专家来交流指导,进行乳腺癌手术演示和学术演讲。

成立省级乳腺癌诊治实验室

广东省乳腺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广东省肿瘤重点专科和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汕大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和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研究室,于2012年10月立项建设。由崔玉坤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吴俊东和曾德担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学敏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1人。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前进,解决临床上存在的难题,选取更优的治疗方法,让病人有更多生存获益。”吴俊东副主任告诉记者,目前该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干预的多模态分子影像检测;乳腺肿瘤的主导基因指导个体化治疗的诊治研究;乳腺癌耐药靶点的发现和药物干预。

目前,实验室获得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27项,已发表SCI文章近120篇。至今已培养博士生8人,硕士生116人,先后有3名博士后顺利出站。

■医生简介

吴俊东获“指尖上的艺术”优胜奖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熟练开展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创切除术;开展乳腺癌术后自体组织Ⅰ、Ⅱ期乳房重建术,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和乳腺癌保乳肿瘤整形术等。荣获2017年“指尖上的艺术”中国青年医师乳腺癌手术视频大赛南中国决赛优胜奖;入选《2018,2019年度岭南名医录》。

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省卫生厅及市级课题5项,在国内外肿瘤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新闻推荐

500吨红薯出口欧洲越来越多广东农产品走上世界餐桌

出口欧洲的“1593云溪蜜薯”(受访者供图)羊城晚报讯记者许悦报道:7月16日,一辆满载“1593云溪蜜薯”的货车从惠州1593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