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第二批“国字号”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名单公布 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为广东唯一入选者

东莞日报 2020-07-20 10:36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全国25家基地入选,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榜上有名,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者。

松山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2.33%

松山湖高新区作为东莞的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不遗余力地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和条件下,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布局松山湖,将为东莞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添强劲“智力动能”。

此次入选的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贯彻落实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任务,深度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专设机构,为松山湖管委会下属事业单位。

目前,松山湖科学城正以全市之力超常规加快建设,全力推动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谋划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加速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大型科研平台的成果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

例如东莞本地龙头企业东阳光药业联合散裂中子源/东莞市人民医院共建肿瘤治疗临床试验基地,成功开发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肿瘤工程样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发的新型口罩滤材可替代熔喷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技术产业化团队项目获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团队项目立项。

此外,东莞已经成立有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研究院、东莞清华创新中心等33家新型研发机构,大部分集中在松山湖,其中有4家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累计培育科技企业1600多家。

这些研发机构成立了一批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促进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依托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试孵化园区,引进18个优秀科研团队进入创新样板工厂,推动科研成果进行小、中试。

目前,全市共有42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研发机构登记备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42%,其中松山湖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2.33%,R&D投入占比达9.46%。

高标准建设技转人才“黄埔军校”

以东莞为代表的广东省各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基础雄厚,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强烈,对技术转移的承接能力强,也对技术转移人才提出强烈需求。为此,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转移人才,支撑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是接下来国家基地建设的重要使命。

按照建设方案,国家基地将以“搭建网络、构建体系、培养人才、引育师资、打造课程”为目标,构建粤港澳区域协同,具有湾区特色、产业特色、实践特色、国际化特色的培养体系。

“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指导和推荐下,依托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展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这是对松山湖高新区积极投入国家珠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认同肯定,更是对松山湖继续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鼓励鞭策。”国家基地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国家基地将以《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为基础,开发具有广东特色的初、中级技术经纪人与高级技术经理人的课程体系和教程,打造由“大纲课程、特色课程、实训课程”组成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据了解,国家基地将依托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覆盖粤港澳、辐射全国,具有湾区特色的技术转移人才网络;形成以国家基地为核心,设有多个区域分中心、3家以上实训基地的“1+N”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布局。

新闻推荐

广东华兴银行

按月付息个人大额存单产品一览(电子银行渠道,即网银、手机银行可购买)存款期限到期利率1个月1.70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