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90后陈志超:斫琴觅知音钻研成斫琴师,古琴作品在珠三角工艺美术展获金奖

东江时报 2020-07-16 09:05

古琴的调音非常重要。图为陈志超在给琴音调音。

“高山流水觅知音”。春秋时期,俞伯牙用古琴弹奏《高山流水》,觅得知音钟子期,故事流传至今。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是传统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也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故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的传承离不开斫琴。斫琴是什么?斫琴指的是古琴的制作工艺技术。不过,斫琴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选料到成品有近200道工序。90后青年陈志超,凭着对古琴、斫琴浓厚的兴趣,钻研成为惠州一位年轻的斫琴师。去年,他的一张古琴“万里层云”,凭着精湛的工艺和美妙的琴音在珠三角工艺美术展中获得金奖。如今,他每年都要手工制作约10余张古琴,希望能为这些古琴“觅知音”。

爱上古琴,假日专门到河源学琴

陈志超的斫琴坊,在惠城区江北街道一间村民自建的房屋里。深巷里头,闹中取静。

房屋内,有时也不是那么安静,陈志超要用几十种木匠工具来制作古琴。锯,刨,凿,磨……木匠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以至于有人觉得,陈志超不像一个斫琴师,更像一位木匠。其实,这位年轻的斫琴师,算是“跨行”作业。

陈志超大学读的是环保专业。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还曾经在环保公司上班,是一位负责生产药剂的专职人员。为调节枯燥乏味的打工生活,他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圈子,练书法、弹古琴、闻香喝茶。逐渐地,他喜欢上古琴,被古琴宽广的音域、深沉的音色、余音悠远的琴声所吸引。每有假期,他都会跑到河源的琴筝堂拜师学琴,琴艺得以长进。

陈志超原本想一心一意学习弹奏古琴。后来了解到,古琴更难制作时,他便想挑战一下自己:学做古琴,钻研斫琴这门古老的工艺。随后,陈志超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拜师学制作古琴。

学木匠过“漆”关,过敏硬熬过去

学做古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陈志超先后跟了几个师傅学习制作古琴,还曾经专门去江苏学了一年多。

斫,刀劈斧砍之意,古琴界通常把制作古琴的人叫斫琴师。斫一张古琴,有近200道工序。陈志超说,单单是做漆,就有20多道工序。一张古琴从选料开始至制作完毕,通常费时一年半载。绝对是慢工出细活。

学做古琴,首先学的是做一名“木匠”。从磨刀开始,陈志超学会了木匠的各种技艺。之后,就是要过“漆”关。

什么是“漆”关?原来,古琴造型做好后,就要给古琴上漆,上的是生漆,也称为大漆。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很容易过敏。陈志超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过敏。他接触生漆时就出现过敏,浑身都是漆疹。

想到自己日后要长时间与生漆打交道,为了让身体产生抗体,陈志超下定决心,不吃药,硬熬过去。“全身都痒,非常难受。”开始要许久,漆疹才消退。慢慢地,陈志超长漆疹的地方越来越少,过敏时间也越来越短。不过至今,如果长时间碰到生漆,依旧会过敏,只是过敏的时间比较短,很快就好了。

还有,便是学选木材。最好是选择在老宅上拆下来的老房梁木,在阴凉地方架起晾干水分。古琴面板一般采用桐木(南方多为杉木),底板用梓木,上松下硬,代表一阴一阳。选好木材后,开出雏形,阴干三个月,定型。之后,就是精雕细琢。学习制作古琴一年多后,陈志超做出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张古琴。

斫琴“因材施音”,调音要心平气和

夜深人静,是陈志超的活跃时间。因为静,是陈志超最理想的环境。寂静的环境下,他可以听出古琴的声音,为古琴调音。

古琴最难是调音,也最关键。“声音是古琴的灵魂,每张古琴的音都不一样。”陈志超说,古琴是用来弹奏的。从开出木胎后,就开始调音。“每块木头都有其性格,每块木头的音都不一样,要"因材施音",按每个古琴的"性格"来调音。”

从粗调到细调到微调,调到最后,用刀削下一块木片,古琴的音都不一样。调一张古琴,心平气和时,一周可调好。“心情不好时,无法调音。”所以,陈志超说,千万不要催他赶工,有人催促时,状态不好,音就调不好。感冒发烧,听力下降,也不能调音。

曾经,在去年,一张古琴已经做好了,也可以弹奏,但陈志超觉得音质不满意,不够清晰,就拆掉重新做。“等于重新制作一张古琴。”“做古琴,首先要自己满意。自己都不满意,就不能给人家。弹古琴的人,对古琴的要求特别高,都希望能得到一张自己满意的古琴。”

慢工出细活,斫好一张琴至少要一年

从2016年底开始,陈志超斫琴为生,一开始无人问津,后来通过朋友推广,才渐渐有了名气。

一张古琴,从一块木头到一张古琴,一般都要用上一年时间,有些甚至要2~3年。“时间越久,古琴就越稳定。”如今,陈志超制作的古琴,几乎都是定制的,从下订到完工,最少要一年半时间。

每天,陈志超都要忙着斫琴,有时要干上10多个小时。古琴款式众多。最早载有古琴式样的专著上,绘有三十八种琴式。古琴的声音也是多样,陈志超可根据弹奏者的喜好,将古琴声音定位在“粗犷”或“清亮”。在陈志超看来,只有熟悉各个制作流程,才能权衡古琴的音色、手感等综合品质,才能结合审美、审音等要素,斫出符合美学规范的形制。

制作古琴,没有给陈志超带来很多收入,甚至还不如原来收入高,但他乐在其中。偶尔,闲下来时,陈志超也会弹奏一下古琴。“古琴漆面,是满足眼睛享受。古琴声音,是满足耳朵享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做得更好。”

斫琴时那股专注力,古琴直达心底的琴音,让人心生欢喜。这就是陈志超愿意做斫琴师的原因。这两年,他的斫琴之路小有成就。2019年,陈志超的古琴“万里层云”在珠三角工艺美术展中获得金奖;古琴“蝉翼琴”在“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穗开幕 142个项目涵盖诸多新兴产业

深圳特区报广州7月15日电(记者刘良龙通讯员粤仁宣)今年7月15日是第六个“世界青年技能日”。当日,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