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题引热议 亲,来看看本报记者作文
202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箭之仇”见待贤之道
齐桓公管仲之名显于天下,非齐霸天下者然,亦有一箭之功。前者果,后者因也。齐桓公一国之主,位高权尊,以一箭之射论一罪人之死,无不当之论。然齐桓公听鲍叔之言,不以一箭之射论长短,大用之,霸业竟成。用事之当,何其美!
齐桓公所重者,贤也。春秋之期弱肉强食,诸侯争伐无休,民如蝼蚁。弱,何以强;乱,何以治?要在得贤。固有言云:“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无贤士则无成业之基,无将才则社稷倾危,故“蜀中无大将”成千古之叹。余度之,管仲之遇齐桓公,幸也;齐桓公之遇管仲,大幸也。
贤士不慕庸人之欲,非召之即来者。必去尊节,待之以礼,行以高义方可。故齐桓公释仇礼管仲,合乎君道,广开贤路,终成千古美谈。此待贤之道成美于古,当传鉴于今。
当今之事,以一时之过而酝一生之仇者,心胸使然。以一短而蔽众长者,限于目光。管中窥豹只视一斑,管中窥人必无“完人”。以嫌恶偏见窥人,何以聚士察贤,何以聚众人之贤成巍巍大业?古往今来,广开言路接纳贤能者兴,不以贤者为贤,拒贤能千里者衰。故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其理明矣。今之明事者,必去小节隐私欲,明大义,聚众之长而补己之短,宽以待人,方可成巍巍之业。
今之贤者众,然于一室之内,恐难寻大贤如管仲者。若以此观贤,则又谬之矣。有言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管仲、诸葛诸人生于乱世,故长于权谋征伐,工计诸务则不然。今之产业万般,一工一务之佼佼者,岂非贤者哉?决事者宜详察之。(凌保康)
千古聪明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百家争鸣,文人武士竞相建业,神仙老虎狗,各色人等,悉数登场。请恕我浅陋,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那个思想自由奔放的年代,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真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人,实际上没有几个,齐桓公算是一个,管仲也算是一个,因为课本里确实有过他们的故事,而“鲍叔让贤”“管仲论相”之故事,则还算熟悉。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自有开明君主的雄才与气魄,为开疆拓土、富国强兵,一生九合诸侯。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诸侯的霸主,关键在于他能不避亲仇,知人善任,重用了与他有杀身之仇的管仲。躲过一劫的管仲,尽心辅佐齐桓公,实现抱负,获得“法家先驱”的千古赞誉。鲍叔夹在其间,名气不如二人,但却知人并笃于友谊,举荐管仲为相,自己退而居之,性格方面展现出多个层次。实际上,窃以为,这是最聪明的人。
作为一开始辅助齐桓公夺取君位的人,鲍叔自然是不遗余力。当齐桓公战胜对手,鲍叔便急流勇退,让位于管仲,避免了“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历史中,多少开国功臣因功高震主而落得凄惨下场,“杯酒释兵权”算是比较温和的结局,大多数是君王忘恩负义、拿功臣开刷,以畅统治。在这一方面,鲍叔不无忧虑。另外,鲍叔也深有自知之明,让管仲去实现梦想,相映而成趣,经久而弥新,催人奋发和促人反省。管仲被誉为“华夏第一相”,我则认为鲍叔为千古聪明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战争纷扰,各诸侯国为了国富兵强,大都不拘一格降人才,许多做法至今仍值得借鉴。
齐桓公不避亲仇任用管仲的典故不需再赘述。负荆请罪典故中的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立了大功被赵王用为相国;在魏国不被重用的卫国人鞅,到了秦国后被孝公重用为相,使其变法,秦国国力随之大增;齐威王不以孙膑为残疾之人而弃用,而是重用为军师,屡获大胜……在一个如此自由开明的时代,何才不生?
精彩的故事连篇累牍,千古聪明人鲍叔不过其中一页。(侯县军)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鹏飞通讯员罗就好)昨天,广东省林业局公布2020年广东全省30个自然教育基地名单,佛山两景区上榜,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