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良的光照亮更多心灵
年过八旬的王颂汤,为慈善10余年来累计募款1亿余元;“好警嫂”蔡斯迪,照顾英雄丈夫14年任劳任怨;“法官妈妈”陈海仪如慈母般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
三位“广东好人”已被多次报道。他们的感人故事日趋深入人心,他们的人格魅力越发光彩照人。今天,重新读一次,细细咀嚼之,我们又会有新的体悟。
什么体悟?
一为强与弱。王颂汤、蔡斯迪、陈海仪,一位年至耄耋,两个“柔弱”女性。在人类的普遍观念中,老人、妇女均是被保护、被优待、理应被照顾的对象。但他们呢?不断发光发热,去保护他人、去“拯救世界”。就像王颂汤,生于1938年,2003年就退休了——此时已劳苦功高,一生奉献,完全可以让晚年更舒适、更惬意,但他发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出人出力出钱,四处奔波,如此高龄的老者因为心底的柔软、善良而变成扶助弱者的强人、硬汉。
就像蔡斯迪、陈海仪,作为母亲、妻子,有女性特有的温柔、慈爱。以女性的肩膀“扛”起一位消防英雄,用母亲般的关怀帮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她们同样因为心底的柔软,变得刚强。
二为传与承。人类繁衍不息,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价值观,代代传承。而传承,“传”字在前面。三位“广东好人”都在照亮更多人。王颂汤做的事是助学,帮的是孩子,而孩子是未来。可以想象,这位老爷爷的光和热,会感染、带动更多人。陈海仪做的事是“矫正”,所帮助的同样是青少年。多年来,在她的帮助下,未成年罪犯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学,300余人完成初高中学业;她在全省100余所学校开展法制宣教200余场次,组织模拟法庭30余场次,受众超过30万人次——如此传承,可谓功德无量。还有蔡斯迪,她的丈夫重回部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一批又一批战友——丈夫是传承者,她也一样。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向善和为善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为“端”。我们需要发扬这种善端,促其成长。三位“广东好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扬这种善端,不分老弱,与年龄、性别无关;发扬这种善端,不仅可以让内心更强大,还能让善良、道德的光芒越照越广。
(夏振彬)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艳通讯员王宇丹)昨日,记者从广东省医保局获悉,为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推进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