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的海上丝绸之路《南粤文化纵横行》探寻岭南历史印迹,展示南粤敢为人先的时代强音
近几年,“文化”一词被进一步细分和广泛使用,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有“饮食文化”,喝茶有“茶文化”,穿衣有“服装文化”,出门有“旅行文化”……在这个全民皆“文化”的年代,我看见了作家安国强的新书《南粤文化纵横行》。书中虽然讲的是一个地域的文化,但作者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每个方面不介绍则已,一介绍就力求全面透彻。该书分八章:祖国南疆的耀眼明珠、衣冠南渡的拓荒礼赞、船舶承载的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去看你、精神王国深植“和”的智慧、花先为我开、探寻岭南的历史印迹、永奏敢为人先的时代强音。这八章涉及南粤的历史地理全貌、人口衍变、海上贸易、著名侨乡、宗教信仰、近代革新、富庶文明、艺术殿堂等方面。每个方面都尽可能地拓展开,不仅有历史变迁,还有现状描述,不仅有大场景的描写,更有小人物的生活。
描述南粤人漫漫出洋路,展现郑信、罗芳伯、叶亚来等在海外取得的成就
如第四章“漂洋过海去看你”,讲述的是广东人借船出海闯荡世界,足迹踏遍五洲四海的故事。书中介绍了南粤人的漫漫出洋路、出洋以后勤劳艰辛的生活状态、谱写了海外传奇的南粤华侨,以及南粤华侨支援家乡和祖国建设的感人事迹。“纵”的方面,介绍了历史上南粤人迁移,尤其是出洋的历史,从他们出洋坐的红头船、别离的码头、下南洋必备的“过番三件宝”,到被掠走为“契约华工”的悲惨命运或“自由出洋”的个人选择。“横”的方面,从南粤人在海外聚居的唐人街、建立的会馆组织,到他们的衣冠礼俗、宗教信仰;从专门替华侨带信、带银钱、捎物品甚至捎人的“水客”,到在海外取得卓越成就的南粤后裔郑信、罗芳伯、叶亚来等等……
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呈现了很多大人物、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大人物如那几位在海外取得卓越成就的南粤后裔,对他们的生平和成就都给予了详细介绍,小人物如当时“家山若是容易过,哪得冒死来过番”的穷苦过番者,他们“无钱无米无奈何,背个包袱过暹罗。火船一到七洲洋,回头再望我家乡,父母亩仔(妻子和孩子)个个哭,哭到我心如着枪”。有的出洋者常年寄居他乡,为了在家乡有“接班人”,就“隔山娶妻”,委托家乡的父兄为自己找一个素未谋面的姑娘成亲。因新郎不在家,拜堂时就用一只公鸡代替……可即便如此艰难,为了活下去,还是有人源源不断地去“过番”。
抒发对南粤沃土的热忱眷恋,表达对南粤文化的思考传承
书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作者书写的是对这片山川的似水柔情,抒发的是对这方沃土的热忱眷恋,表达的是对这种文化的思考传承。作者在广东生活二十余载,因为工作原因及个人爱好,足迹踏遍广东大部分县市,他迷恋这片四季常绿、生机勃勃的岭外之地,很早就开始为这片土地树碑立传:“不断用手中之笔去临摹她,歌咏她,于是其山川,其秀色,其风骨,其文化,汩汩流淌在笔尖,活跃在纸上。”《南粤文化纵横行》是作者用4年时间打造的全面反映南粤文化之作,他希望“能借该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写出岭南的山水柔情,文化风骨”。
(余凡)
新闻推荐
广东高职院校陆续公布就业率 整体就业率超70% 部分专业就业率100%
校企联合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即可就业(学校提供)文/羊城晚报记者陈玉霞受疫情影响,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