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 为广东再探路
评论
刘嘉麟
6月11日,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正式发布十大超千亩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建设规划,启动建设两大现代连片产业集聚区,面向全球大招商,吹响了奋力建设新时代广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号角。
两年前,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前夕,顺德人忧心忡忡。曾经作为顺德工业发展“产床”的村级工业园,已成为落后产能、安全生产隐患和环境污染高度集中的“温床”,成为“散乱污”低效用地的代名词,是顺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
两年后,又一次党代会召开。截至2020年6月10日,顺德已累计拆除村级工业园40258亩,淘汰“散乱污”企业8003家,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宝贵的空间,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样的亮点既是一种贡献,也是一种示范。这一次不仅是顺德新纪元的开端,更是珠三角新里程的起步。
顺德是怎么做到的?
一
首先就是敢于担当。
顺德人既敢作为,也愿意作为,他们愿意担当。顺德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就是证明。
顺德是一个出经验、“开模具”的地方。
历史上,很多改革的“硬骨头”都交给顺德来啃,很多难题都交给顺德攻坚。敢于担当的顺德因此被誉为体制改革的“摇篮”。
过去40年,顺德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村到城市的三大跨越。每一次跨越都为广东、为中国带来惊喜,带来经验。
这次,重担又交到了顺德人肩上。
昔日,顺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开启了乡村工业化的进程,孕育了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知名品牌,创造了中国百强区八连冠的辉煌。
如今,这个现代工业的“产床”早已不堪重负!高能耗、高污染、不安全……各种隐患和问题已成为悬挂在村级工业园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70%的工业用地,仅贡献了4.3%的税收。另外,总面积806平方公里的顺德,土地开发强度已达52%,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用地非常紧张。近年来,因在顺德找不到扩产空间而外流的骨干企业超20家,外流产值超过495亿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村级工业园改造为何难?难在其是一个复杂的利益综合体。数十年间,顺德村级工业园已沉淀出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企业主、包租公、二房东混杂其中。更难的是,当年无序发展起来的村级工业园,在“减量规划”面前,一旦拆除,基本没有就地重建的可能,此前所有的利益都将消失。要破除这种层层叠叠的利益藩篱,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令许多干部望而生畏。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并不容易,顺德并没有回避问题,反而是迎难而上。
2018年1月8日,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顺德果断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定为党委政府的“头号工程”,要求全区上下重燃顺德当年“杀出一条血路”、敢于饮“头啖汤”的改革精神,以对历史、当下和未来负责的担当和勇气,直面问题,坚决啃下村改这块“硬骨头”。
2018年4月16日,顺德召开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千人动员大会,吹响村改号角;2019年12月31日,顺德再次召开“千人大会”,吹响村改总攻冲锋号。
顺德践行新发展理念再出发。
二
有问题就必须想方设法解决。
在解决问题中,令人赞叹的是顺德对于规律的运用。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推进过程,就是顺德一次次尊重实际的政策突破、一次次尊重市场的制度创新的过程,进而释放了顺德发展的新动能。
星罗棋布的村级工业园,让本已十分紧张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缺,成为顺德高质量发展最大的“拦路虎”。不消灭这个“拦路虎”,顺德就不可能有明天、不可能有未来。
容易改的都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顺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没有先例,就自己创造先例,没有蓝本,就自己创造蓝本。办法总比困难多。
村改中,顺德敢于用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顺德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实施一二级联动,允许社会资本完成土地整理后直接进行开发建设,打消企业顾虑;成立村级工业园改造融资平台,创新“村改贷”等金融投入模式,实现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作为借款主体的突破,破解土地整理资金压力,等等。多管齐下带来村改的快速推进。
村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造项目等不起,更慢不起。顺德开创性实行纵向“一竿子”、横向“一次过”高效审批机制,树起顺德行政效率再革命的一面旗帜。龙江仙塘万洋众创城项目仅用9天就办好建设审批手续,90天封顶,刷新纪录。
一系列尊重规律的创新,带来的是八方企业的支持。
因为顺应市场、尊重市场,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赢得了一批市场力量的支持。康宝、东原厨具、东荣金属等企业掀起自主改造热潮,目前全区共有106个村改项目在建工程,其中企业自改项目在建工程46个,占比43%;顺德村改协会成立3个月便吸纳超250家会员企业,涵盖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美的置业、万和集团、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公司、联塑集团、大自然集团等民营企业参股广东顺银产融投资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达20亿元,旨在打通村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的各个难点痛点环节,赋能村改发展……从自主改造到注资参与,从本土企业到外来企业,区内区外,各行各业,涌入了这场顺德村改大潮。
正是坚持尊重规律的原则,顺德以破解问题为动力,借助省赋予的政策优势,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了“11+12”创新政策体系,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率先破局,以“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转得快,好世界。
三
在2年时间里,从拆到建、到聚焦现代主题产业园区,更是顺德对于发展大势的精细把握。
“拆除是考验,建设更是考验。拆除村级工业园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建设智慧安全、生态集约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今年以来,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建设现代产业园的迫切性。
顺德为何如此急切?
全球制造业版图深度调整,正是顺德如此急切的原因:调整是压力更是机遇。机遇意味着顺德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压力在于,如果没搭上这趟班车,顺德未来将不可预测。
恰逢此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让顺德更增添了几分底气。在这个充满遐想空间的区域里,顺德恰好正处于整个大湾区城市群的地理中心。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开风气者和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并不愿错过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
村改,正是顺德抓住机遇的一把钥匙。
目前,顺德腾出了大片的高质量发展空间。为了集中优质资源。顺德决意彻底重塑当前382个村级工业园点状分布的格局,从而建设连片的产业集聚区,构建现代产业园区体系,筑巢引凤。
就在6月11日,顺德总面积超3万亩的十大超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大良20平方公里的红岗科技城、龙江超1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集聚区面向全球大招商。顺德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新空间。
根据计划,顺德将争取到2024年形成智能家电、机械装备两大超500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2000亿元产值的机器人产业集群,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100亿元产业集群,助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大湾区崛起。
这个计划并非天方夜谭。顺德对工业园进行连片规划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聚集效应,关联企业之间的分工和联系合理高效,带来的或许将是产业爆发性增长。
更让人兴奋的是,顺德的现代工业园区还包括与产业相适应的服务空间和发展弹性空间以确保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未来,随着环境科技的提升和产城融合的需要,顺德将为园区提供比传统工业园更多元化的功能,包括高品质的研发、展销、金融甚至生活配套等城市服务功能,摆脱“职住分离”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土地的整体开发更符合产业和市场的需要,从而有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高质量发展的顺德时间,开始了。
(作者系南方日报记者、南方+顺德频道执行主编)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朱晓枫通讯员/林伟吟张阳)每年的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了以“生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