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报告详解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高等教育 增幅最快!广东高校20年增加111所
1998-2018 年主要省市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及增长情况
□ 本报综合报道
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与深新传播智库日前联合发布《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这是国内首份将此3个区域的高等教育放在经济发展背景下进行对比研究的报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3大区域高等教育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大湾区需更关注顶层设计
该报告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编撰。报告依据官方发布的多种数据来源,着重从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两个方面,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进行比较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作出精确的表述。
报告指出,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最近20年间,高等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人才虹吸效应显著、科研产出与创新增速强劲等优势与特点。与此同时,粤港澳高等教育仍存在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高等教育资源未能充分适应人口和经济增长需要、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等挑战。从区域比较视野出发,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要借鉴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的发展经验,更加关注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方向的顶层设计,出台更有效的政策激励与实施细则,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的适切性,构建与经济发展匹配的教育制度和体系。
广东在校生10年增长七成
报告指出,2008至2017年,广东高等教育经费支出10年间增长了142%,从2008年的33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825亿元。1998至2019年,广东普通高校数量增长幅度最快,为258%;广东的高校增加量也排名第一,20年间增加了111所。同时,广东在校生规模近10年增长71%,达218万人。
报告显示,广东高校目前在数量、双一流等指标上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相比仍较为薄弱,但从本科毕业生起薪、对母校的满意度,高职毕业生的起薪、就业满意度和对母校满意度都略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广东本专科毕业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近5年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课题组负责人认为,这说明广东快速发展的经济给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对全国大学毕业生有显著的人才虹吸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中心成立于2019年5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与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联合设立,是第一家专注于“湾区”概念的区域教育研究机构。
新闻推荐
广东启动公卫专项立法修法工作 涉及30部法规,其中16部拟3年内安排制定修改
公卫专项立法修法涉及这30部法规南方日报讯(记者/骆骁骅)为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广东将加快相关立法工作。记者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