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广东,红色电影创作的一方热土

南方日报 2019-06-14 06:43

《上甘岭》电影海报。

《铁道卫士》电影海报。

《奇袭》电影海报。资料图片

●董丹弟

近期,随着《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等摄制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故事影片在央视的复播,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红色传统、爱国精神、革命战争、理想追求、英雄主义等重大话题的关注和思考,这些影片中所传递出的巨大的精神能量,成为中国新长征路上团结人心、鼓舞斗志、引领前进的一股强劲动力!

而在广东,数十年来有关红色电影的创作、生产同样未有缺席,广东省出品的红色电影,或是广东省电影工作者为主创、由兄弟省市生产的红色电影,有许多一直为全国观众所熟悉和喜爱。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会被这些红色影片焕发出的革命精神与艺术魅力所吸引和振奋。

提到广东红色电影,我们首先也许会想到由王为一、蔡楚生合作执导并参与编剧的影片《南海潮》(另一编剧为著名广东作家陈残云)。这部筹拍于上世纪50年代,而最终在1963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故事影片,以“倒叙”与“现实”互为勾联的结构形式,通过对主人公阿彩和金喜一对恋人悲惨命运的深刻描写,表现了解放前南海渔民长期遭受反动派与渔霸的压迫和欺凌,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残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起抗争,获得翻身解放,并积极投身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

《南海潮》是一部分上下集的电影巨著,剧情跌宕起伏,风格细腻宏大,人物形象丰满质朴,整部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富有广东地方特色,一经公映即获得巨大成功。

而在《南海潮》上映前的1962年,中国影坛曾出现了一部巅峰般的红色电影,这就是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娘子军》,影片的编剧是广州军区作家梁信。

梁信在广东生活、工作几十年(曾兼任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作颇丰,由其担任编剧并搬上银幕的红色电影作品就有表现一个彝族奴隶娃子最终成长为红军优秀指挥员的《从奴隶到将军》(上下集),表现抗战时期琼崖游击队打击日寇的《特殊任务》,表现1949年冬解放军进军广东将红旗插上海南岛的《碧海丹心》,表现上世纪60年代南海军民保卫边疆消灭敌特的《南海长城》(合作),表现抗战期间贺龙在晋西北根据地组建战斗篮球队的《战斗年华》(合作),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风雨下钟山》(合作),等等。

而影片《红色娘子军》无疑是梁信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影片既成功地塑造了洪常青这一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甘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党代表形象,也生动地刻画了吴琼花从“打不死就跑”、对剥削阶级充满反抗精神的苦娃子,到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红军女战士形象。影片将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领导推翻旧中国的伟大事业与穷苦大众反抗压迫、渴望改变个人命运的社会现实做了高度的、艺术化的结合与演绎,成为那一时期中国影坛此类题材影片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因而该片不仅在1962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一举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配角奖,成为百花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更在之后多年被全国多个剧种(剧团)改编、移植、演出。特别是中央芭蕾舞团改编、移植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至今仍常作全国巡回公演,真可谓历经半个多世纪依然盛演不衰。

在广东省拍摄的红色电影中,有一部影片也一直为观众和专家所称道,这就是在1966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依琳导演的故事影片《大浪淘沙》。

该片描写的是大革命时期,四个山东青年知识分子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余宏奎,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走到一起并结为兄弟,然而,他们却又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分化——最终杨如宽当了逃兵,余宏奎做了叛徒,而靳恭绶、顾达明则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坚定的革命者。

《大浪淘沙》人物关系设置独具匠心,角色塑造个个生动鲜明,艺术而真实地再现了大革命时期的残酷环境和紧迫形势,深刻揭示了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只有共产党人才能成为时代中流砥柱的历史事实。

198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又摄制了一部享誉全国的红色影片,这就是仍由曾经拍过影片《南海潮》的王为一导演执导的长片《三家巷》(上下集)。

影片故事以上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港大罢工为背景,围绕广州三家巷有着姻亲关系又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陈、何、周三户人家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影片主要写了三家年轻人从都怀有救国救民的抱负开始,到经过残酷的现实斗争考验之后,又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道路而结束。最终,出身于手工业工人家庭的进步青年周炳,怀着对牺牲的恋人区桃的怀念,在党的指引下投入到广州起义的疾风暴雨中……

电影《三家巷》是根据广东著名作家欧阳山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的改编忠实于原著,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同时,影片的叙事风格也努力接近原著,不仅在环境、服装、道具以及风俗习惯上富有地方特色,更注重赋予人物在形象、气质、性格上应具有的广东人特点。而原著的文学成就,和电影创作上的精益求精,使这部红色电影公映后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之初,广东红色电影的创作曾再次为国人所瞩目,那就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在1986年出品了《孙中山》(上下集),以及在2003年出品了《邓小平》这两部影片。而这两部影片又均为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丁荫楠的作品(其间,在1992年丁导还为广西电影制片厂导演了电影《周恩来》)。这三部堪称大手笔的影片,为红色电影如何反映革命历史重大题材,表现和塑造伟人历史功勋与不朽风范做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正是因为这三部影片所具有的政治高度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所以均分别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等多个最高奖项,值得广东电影界引以为傲。

广东红色电影的创作有过奇峰突起,也有过相对平淡的时期,但广东省电影工作者不忘初心,对红色电影创作的执著和热情一直未减,这皆源于他们对党的文艺事业的忠诚与热爱。除了前面提到的作品,广东省还曾推出过表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我公安人员粉碎敌特破坏行动的《跟踪追击》《蓝天防线》,表现惠州市公安英模彭宝林生前事迹的《警魂》,表现杰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战斗人生的《冼星海》,表现广州解放前夕地下党斗争生活的《秋喜》,广东省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战时省委》,等等,其中有多部电影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百花奖等多项国内电影最高奖项。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东这方产生过许多红色电影的热土上,通过广东省广大电影工作者继续不懈的努力,未来一定还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红色电影奉献给全国广大观众,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新闻推荐

广东25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 今年重点打击“高考移民”等违法违规现象

□本报综合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顺利结束,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展开。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和广东省教育考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