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中学: 要为每个梦想搭桥铺路
在侨中工程技术实验室,高一(2)班学生梁淑盈(左)和组员在老师吴德芬的指导下共同完成纸桥。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扫码看侨中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这个桥墩很纤细,让桥体的整体造型美观,但同时,我们通过多个三角结构来保证桥体结构的稳定和承重的强度。”15日,在广东华侨中学(以下简称“侨中”)工程技术实验室,高一(2)班学生梁淑盈和组员正在展示刚刚制作完成的纸桥。
在侨中两校区共计近1000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开展木工实验、电子制作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多领域的实践。学校提供足够空间、设备和工具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提髙工程优化意识与创新能力。而这只是侨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环。
包括梁淑盈在内,2018年秋季入学的广东高一新生将正式面临“新高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模式,推动教育从知识向能力转变。记者近日走进这所广州市属唯一“侨”字号完全中学,观察侨中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生涯生活学业全方位指导
“在中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拥有这样完备的硬件设施和课程体系的学校不多。”侨中通用技术课老师吴德芬说。
“软件”“硬件”兼备,让侨中面临“新高考”时,能做到成竹在胸。
经过几年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立足于侨中现今拥有的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校本精品课程群,构建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社团活动+研学拓展”五位一体课程体系。科创课程与学校的科技节及无线电测向、航空航天和极客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极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现潜能之外,侨中还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由校长直接“掌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为学生提供生涯、生活和学业三方面的指导。
此外,侨中运用“中国高中生专业定向测试系统”开展学生生涯测评,指导学生加深对自己气质、能力、兴趣、性格和学科兴趣的认识,这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新高考”改革后,合理选择科目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按计划,侨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将在今年8月投入使用,使用面积达360平方米。在这里,学生可以完成个别心理辅导、潜能开发、心检阅览、心理宣泄、团体活动等,心理老师还可以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辅助学生完成学生发展指导。
校内外双导师共育创新人才
“关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学发展的希望。”这是侨中生物科组长张玲的教育理念。她不仅是中学生物高级教师,还是广州大学教育硕士指导教师。侨中现有中学正高级教师、高级和中级教师数量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6%,此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8人,占在职教职工的46%,40多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
除了拥有校内高素质的“教师群”,侨中学生学习的乐土,还延伸到了校外。
近年来,侨中分别与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刘桂雄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创新班”导师。
“我们运用电脑编程对序控制小车行驶。也许我们接触到的只是最简单的机器编程,但科学正是由一点一滴的发现累积起来的。”今年2月,高一“创新班”学生肜许可和同学们一同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工程培训中心实验室,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设计模型,完成机器人循线等任务,来自大学校外导师的辅导让学生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和平台并不仅对“创新班”学生开放。侨中开展了“走进大学,筑梦未来”系列活动,面向所有高中学生。
学生在学科竞赛屡创佳绩
一架无人机,连续穿越6个直径为65厘米左右的圆圈,然后绕标杆进行一周飞行,最后稳稳地降落在起降平台上……在广东省青少年航空模型创意制作飞行竞赛上,侨中学生范桂烽和同学们参与了DIY无人机飞行接力竞速赛等4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获得综合提升。
有了好平台和好老师,侨中学生在科技、天文、信息技术、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语文、英语等竞赛中表现突出,屡创佳绩。两年来,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国际级6人次,国家级9人次,省级271人次,市级216人次。
除了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侨中在体育、艺术等各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高一(10)班学生陆锦辉获得2018年广州市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团体冠军和广东省第15届运动会男子甲组双打季军。
令陆锦辉兴奋的是,在学校的北角新建起了一座网球场,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建设标准达到国际职业比赛水平。不论未来是走专业道路还是继续求学,学校都为学生建立了成长通道。“以后,学校有了新球场,我也有了更多一起切磋球技的伙伴。”陆锦辉说。
■校长专访
广东华侨中学校长李子良:
为创新人才打造成长“沃土”
南方日报:作为广州首批试行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的学校之一,侨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何创新举措?
李子良:经过我们多年的探索,侨中在机制建立、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储足了力量、积累了经验,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全国共有13所顶尖学校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团队的“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题项目”,侨中是其中之一。
今年,侨中自主招生计划共有39个,这39名同学将进入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当中。今年将扩大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精心打造4个创新人才培养班,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课程,为创新人才打造成长“沃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南方日报:作为资深教育专家、广州名校长,您有怎样的教育理想?
李子良:我所期待的教育,是以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
学校应该打造满足学生不同的、多元化发展需求的环境,着眼于学生健康、全面、终身发展,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立足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希望侨中培养基础厚实、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创新不是学霸专属,创新能力可以在每个学生身上培养。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陈芳庭
通讯员梁彩匀
新闻推荐
粤基础养老金最低提至170元/人·月 各地从5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并补发1~4月份调整提高的差额部分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艳通讯员粤仁宣)昨日,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按照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