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三水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一年来 党建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佛山日报 2019-05-14 11:36

A06

统筹/佛山日报记者陈莎采写/佛山日报记者马永钊

在1960年领到“全国保粮无霉县”奖状的三水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那一个个柱身尖顶的硕大粮仓,不仅能装稻谷,还能装创意。

2019年4月的一天下午,十几位来自农业、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青年,走进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的一处旧粮仓,聆听一场关于新媒体营销的讲座。

粮仓的外观很沧桑,内部却是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设备,青年们在此探讨如何打造爆款网文。这一内一外的场景反差,为三水近一年多来的乡村之变写下生动的注脚。

一年前的2018年4月,广东省委改革办印发《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5个城市被列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三水是唯一的县(区)级试点。

肩负重任,三水迈上了乡村振兴的省级试点探索之路。从旧粮仓变身创新创业孵化器,到引入科研院所发展都市农业,再到古村落成功举办世界级赛事,三水以党建为引领,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取得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

回望这一年,既有探路的艰辛,也有丰收的喜悦。深度解码三水这个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县域样本”,我们又将获得什么启示?

乡村之变

为全面振兴埋好伏笔

2019年的“五一”假期,乡村游成为一股搅动三水旅游市场的新力量。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三水全区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7%,乡村游市场需求旺盛。

5月2日,莫小姐一家专程从南海西樵驱车到白坭游玩:“我们在网上看到了白坭举办8公里徒步的报道,发现沿途景点都很美,所以特意趁着小长假带小朋友过来看看。”

来自广州的欧先生则带着爸妈到三水北部玩了一圈。他们在芦苞镇泡了温泉,感受了长岐古村的文化魅力,又去位于南山镇的南丹山森林公园逛了逛。

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从南到北,三水的乡村干净整洁,魅力渐显。据悉,2018年以来,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三水完成了692条村的新农村创建工作,占全区总数的95%,建成了24个“五好”新村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就是从百姓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说,村民生活环境好坏正是其中的关键点,环境获得感是提升人民整体获得感的关键。

通过一年多的精心培育,三水乡村新的发展动能在加速形成。西南街道青岐村先后引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以及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工作站,加快打造“广东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区”;乐平镇引入以水培蔬菜技术闻名的以色列GP公司,合作开发科技兴农项目;南山镇专门出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擦亮富硒等特色农业品牌……

随着产业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的收入显著增长。三水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三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跑赢了7.5%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在人才、文化、组织振兴方面,三水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去年12月启动的白坭新乡贤评选活动,既在全镇形成了见贤思齐的学习氛围,也为乡村发展充实了人才储备;2018年世界定向排位赛在乐平镇古灶村、三江村、高岗村成功举行,实现了世界级赛事与岭南文化、古驿道元素的深度融合;“头雁”工程、“万名农村党员大培训”“3个100”农村储备干部库等举措的实施,则为组织振兴奠定了基础。

城与乡的互动也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让三水的乡村道路像城市里一样宽阔平坦,而通过构建区镇村“1+7+N”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三水很多镇村群众都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无差异化的政务服务。

思路之变

为城乡融合探索新路

在乡村迸发新活力的背后,是三水一步步理清思路、校准方向、锁定抓手的努力。

2018年4月,三水被正式列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而且是唯一的县(区)级试点。

这意味着三水不仅要在3年内完成省下达的各项改革任务,而且要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可复制的县域乡村振兴新路。

全国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水的独特定位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用什么方式来推进?一系列问题既重要又紧迫。

为了找准定位,三水深入开展了多场调研、座谈,摸清家底,力求精准施策。昔日是“广东四大粮仓”之一,如今是工业强区,又正奋进在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三水的城乡发展格局清晰可见——既有城市、工业支撑,又较好保留了乡村形态。

同时,自1984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后,三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直在加速,与农村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

立足优势与短板,直面机遇与挑战,三水提出将党建引领、城乡融合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突破口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以“六个协同”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我们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决心下得大一些,有信心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三水特色。”黄福洪表示,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进工作,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出一条路子,为佛山以及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经验。

规划同一、发展同步、管理同化、服务同质、治理同效、政社同向,三水用这“六个协同”把城与乡牢牢“绑定”,同时根据改革任务逐一梳理形成《三水区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五个振兴”部署了50项重点工作。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三水采取区镇联动、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的“打法”。在全区层面,要求底子好、条件成熟的白坭镇“高标准建成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示范镇”;在镇街层面,要求每个镇街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建设示范点,面上则结合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提升农村整体水平。

三水区区长胡学骏表示,各镇街的发展情况不同,资源特色也不同,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对应“五个振兴”各打造1至2个示范点,形成区域示范效应。

观念之变

为“爬坡迈坎”凝聚合力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三水的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成效初显,尤其是“示范镇”白坭迅速将中社村、沙围村、西江蔬菜世界现代农业园、陈氏大宗祠以及由闲置的旧粮仓改造而成的“创意良仓”项目串珠成链,形成了一片亮点集中的示范区域。

今年3月底,市委书记鲁毅深入三水白坭镇和西南街道的多个乡村,调研督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认为三水改革试点工作措施有力、特色鲜明、富有成效。

顶层设计有了,示范区域也显现雏形,三水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把纸面上的规划项目落实到一个个乡村中去。

很多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都感受到了压力。一位分管农业的镇领导表示,对于新业态的项目如何落地,心里着实没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最近一段时间,西南街道木棉村党委书记黎福球在张罗“黄竹坑田美时光”文旅项目。该项目由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出资,计划在木棉村委会黄竹坑村建立集生态游、亲子游、科普游、文化游于一体的体验基地。

慎重起见,黎福球就项目的可行性与村“两委”干部讨论了很久,最终认为该项目占地仅几十亩,且不改变鱼塘、耕地的性质和用途,又与木棉村发展乡村游的定位相契合,所以打算先启动一下看看效果。

随着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三水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观念在转变,认识也在提升。“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这在我们村委会一级已经形成共识。”黎福球说,“但要真正调动普通村民的积极性,还必须尽快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性成果。”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20多年的干部,黎福球坦言农村要振兴不仅需要资金、人才支持,更重要的是土地政策的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就表示,推动城乡融合亟需土地制度改革,资源配置要考虑到如何满足乡村出现的新业态,要调整城乡土地权利体系来支持城乡互动。

以“抓落实求突破”为主题,三水今年将进一步加快振兴乡村的脚步。为凝聚合力,三水选派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下到村居督导工作,通过区、镇两级力量的下沉,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性支撑。

5月6日下午,又一个调研组来到白坭镇“创意良仓”,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在众人赞叹的目光中,亲历过三水农业辉煌的粮仓静静矗立,继续见证三水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新闻推荐

广东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培养技能人才超百万 培养高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成为主阵地

“有很多企业到学校来想招聘我们去工作,不过我们还没决定去哪家。”在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广东省技师学院,今年即将毕业的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