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简略版)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发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后,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2015—2017年组织实施了第一周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以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为对象,对德育、语文、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6个学科实施监测,并对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测查。2015年,广东省18个样本县参加了数学、体育与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监测。2016年,广东省121个县(市、区)全部参加了语文、艺术的监测。2017年,广东省121个县(市、区)全部参加了科学、德育的监测。综合第一周期监测结果的数据,现公布简略版报告。
1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国际视野状况较好,行为规范日常表现良好
全省四、八年级学生对国家认同程度高和较高的人数比例之和分别为92.7%与97.0%,九成以上学生以做中国人而自豪。学生人生态度积极方面,四、八年级有人生榜样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7.3%、94.6%,选择的人生榜样主要为父母、老师、科学家、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政治家或军事家、农民或工人等。学生知道的国家名称和数量比较多。学生具有良好行为规范,在勤劳节约方面,四、八年级日常表现较好和表现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2.4%、92.2%;在诚实守信方面,四、八年级日常表现较好和表现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6.0%、93.6%;在团结友善方面,四、八年级日常表现较好和表现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5.5%、75.7%;在遵守公德方面,四、八年级日常表现较好和表现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1.6%、96.5%。但仍有不足,在团结友善方面表现较好与表现好的人数比例相比其他方面明显偏低,城区学校四、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2学生学业表现一般,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有待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
本次监测以国家监测中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学业质量来反映学生学业表现情况。依据监测结果,将学业表现划分为4个水平段,分别为:待提高、中等、良好、优秀。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3.9%、71.3%,达到良好和优秀水平比例之和分别为43.7%、44.5%;四、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2.5%、65.8%,达到良好和优秀水平比例之和分别为56.8%、44.2%;四、八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68.4%、75.5%,达到良好和优秀水平比例之和分别为37.2%、39.3%。监测结果表明,广东省四、八年级学生学业总体表现一般,学生基本能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发展较为均衡,书面表达能力良好,但四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四、八年级学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都有待提高。广东省四、八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总体偏低,科学学习习惯有待改进,中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亟待加强。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学生在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方面有待提高,如八年级学生语文和数学学科学习兴趣高和较高的比例之和分别为62.4%、61.3%。四年级学生语文和数学学习自信心高和较高的比例之和分别为38.1%、67.0%。八年级学生物理学习自信心高和较高比例之和为34.5%。监测结果也显示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偏弱。如在科学学科上,四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67.7%、66.5%,分别低于科学理解能力约5.2个和6.4个百分点;八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4.4%、66.7%,分别低于科学理解能力5.6个和13.3个百分点。
3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整体良好,体能状况良好,
但明显存在视力不良、睡眠不足等问题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广东省四、八年级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分别为76.3%、82.6%。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业负担等因素影响,四年级城市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较大程度低于农村学生。广东省四年级男生体能总分为73.0分,女生为72.5分;八年级男生体能总分为74.2分,女生为68.8分,基本与全国均值持平。广东省四、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9.0%、64.4%,存在较为严重的视力不良问题,且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程度较四年级大幅上升,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程度大大高于农村学生。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对学生睡眠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小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初中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保证9小时。监测显示,广东省四、八年级能够达到标准规定睡眠时间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7%、14.6%。监测表明,由于学生保健意识不强、学业负担过重等原因,广东省四、八年级学生存在较大程度的睡眠时间不足问题。
4学生对艺术课程喜欢程度高,但艺术素养有待提高
学生对艺术课程学习充满兴趣,音乐、美术教师受学生喜欢程度高。监测显示,广东省四年级喜欢音乐、美术课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5.4%、82.3%,喜欢音乐、美术教师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3.7%、80.7%;八年级喜欢音乐、美术课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4.8%、78.1%,喜欢音乐、美术教师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0.1%、78.1%。监测结果还表明,广东省四年级学生参加校内音乐、美术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的比例分别为57.0%、59.3%;八年级学生参加校内音乐、美术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的比例分别为35.0%、37.5%,具有一定的发展自身艺术基本素养和艺术特长的内在动力。但监测结果同时显示,全省四、八年级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音乐作品赏析能力、四年级学生音乐基础编创能力和八年级演唱能力平均分均低于全国均值,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全省四、八年级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美术作品赏析能力、美术知识生活运用能力以及四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平均分均低于全国均值,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待提高。
5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但各学科教学资源有待丰富,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五成以上四年级品德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或组织讨论、辩论,或使用案例分析,或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九成以上的四、八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八成以上教师能合理采用探究性教学行为。七成的四、八年级数学教师在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给学生布置开放性问题等方面做得好。但各门课程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八年级语文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的比例分别为77.8%、82.6%;四年级科学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比例分别为46.8%、47.7%;八年级物理实验室、实验仪器使用比例分别为54.7%、71.9%,生物实验室、实验仪器使用比例分别为20.6%、24.6%。
6大部分学校课程开设基本规范,但音体美课程教学亟待加强
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大部分中小学校能落实课程方案要求,较规范地开设、开出各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并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设校本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课程环境,但数学、语文课时超标率较高。艺术课时方面,大部分学校能达标。全省校内艺术活动的开设情况较好,但学生校内、外艺术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监测结果显示,要全面加强音乐、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根据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教体艺〔2011〕2号)要求,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和初中各年级体育课每周3课时。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四、八年级体育周课时达到规定课时的比例分别59.6%、40.0%。广东省部分学校四、八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明显不足,四、八年级学生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且每次超过30分钟的比例分别为19.6%、17.2%。
7教师受学生喜欢程度较高,但部分教师探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喜欢班主任的比例分别为86.9%、75.8%,喜欢语文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9.4%、83.6%,喜欢音乐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3.7%、80.1%,喜欢美术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0.7%、78.1%,喜欢体育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3.2%、80.2%,喜欢品德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6.1%、79.7%。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教师的比例为86.9%,八年级学生喜欢物理、生物、地理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9.8%、83.5%、78.3%。监测发现,科学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70.2%的四年级科学教师、71.3%的八年级物理教师、85.2%的八年级生物教师和87.9%的八年级地理教师的探究教学处于低或较低的水平。另外,78.6%的四年级品德教师和79.4%的八年级品德教师认为其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在法律知识、地理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
8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课外阅读量不足,科学创新意识亟须关注
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7.6%、9.9%,每周去图书馆进行借阅的比例分别为35.6%、24.4%,每月课外阅读量在4本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7.5%、45.5%,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图书馆和没去过图书馆的比例之和分别为48.3%、52.5%,科学创新意识高和较高的比例之和分别为67.3%、62.2%。
9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较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
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是否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和学习压力是衡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指标。这一周期的监测分年度调查了数学(2015年)、语文(2016年)学科分别在以上3个指标上的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0.9%、43.8%,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4.8%、23.9%,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4%、9.7%;八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7.4%、39.3%,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1.8%、12.0%,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3%、2.2%。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39.6%、34.5%,八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19.8%、13.7%。三成以上学生感到很有学习压力。以数学学习为例,四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34.8%,八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52.4%。
建议
多举措提高全省义务教育质量
基于监测结果,报告对提高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如下发展建议:
1.各级政府要为教育提供人、财、物的基本保障。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满足专任教师的编制需求、硬件设施全部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提高生均教育经费,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表彰取得进步的区县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2.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配置和有效利用。可以通过推动集团化办学、建立校长轮岗制,利用互联网资源改善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的整体提升。做好整体规划,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校长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教师教研模式、培训方式和方法。通过优秀校长和教师经验交流、示范课观摩、课例研究等,加快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重视监测结果的应用,逐步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监测报告反映的问题,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3.校长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依法依规办学,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解决数学、语文课时超标而科学、音体美、品德课时不足问题;开展科学课的探究性教学,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机会,提高科学课程的授课质量。提升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基本能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引领、教研行政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广泛开展校本研究,建立形成性评价制度,对积极参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创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绩效显著的教师予以及时的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育教学水平。
广东省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参与教育发展和治理,有效增加教育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观点
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
“把脉”义务教育质量
做好“应用”后半篇文章
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能系统监测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科学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客观反映影响义务教育质量因素的基本状况,对教育发展起着“指挥棒”和“体检仪”的作用。
今天发布的这份《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是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专家和广东省教育工作者经过3年时间监测、统计、研究共同完成的。该监测报告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标准的做法,较为全面反映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貌,肯定了广东省近年来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亮点和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对广东省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也有精准的聚焦。
如果说监测标准是一把尺子,为社会提供了衡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标准,对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起导向作用,那么,该监测报告就是一份“体检报告”,除了全面反映健康状况外,还列出“问题指标”和“异常参数”,指出教育中存的短板和不足。
有了“体检报告”,接着就要实施一系列的“诊断”“开方”“治病”“保健”,这就是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过程,包括对该监测报告进行解读、分析数据、诊断问题,找出高关联因子,在教育观念(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政府履职(政策落实、学位供给、人财物投入等)、学校管理(课程开设、教师配备、资源设施)、学科教学(课堂、教学、学法)等不同层面,进行一系列调控和改善。积极开展监测结果应用,是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抓手,是质量监测的“后半篇文章”,要抓住“四个关键”。
关键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庄严承诺的高度出发,以战略眼光、系统思维,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统一起来,提高教育决策水平,按照非高利害性、适切性、联动性、发展性原则,形成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组织保障、统筹投入和部门联动机制。
关键要系统解读、科学诊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召开人事、财政、督导、基教、教研、培训、装备等有关内设机构、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会议,系统准确解读报告。要根据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职责,深入学校,实地走访,真正将各方面情况摸清吃透,更微观、更深层、更多角度做好调研,特别要充分听取专家、责任区督学、一线教师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把准方向,挖掘数据,会诊问题,得出结论。
关键要压实责任、务实管用。教育是个复杂系统工程,教育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共同作用、长期累积的结果,解决教育的问题和短板,需要各部门多方联动、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要针对性找出找对问题症结和成因,制定基于问题改进的任务分解表。要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坚持相信基层、依靠一线的思路,将需要改进的问题化为“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攻关,在攻关过程中不断反思、提炼、实施、改进,引领监测结果应用工作的深化。
关键要健全监督、形成闭环。教育督导部门要在监测结果应用过程中,主动牵头,统筹协调,做好指导,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的督导检查,跟踪问效,做好反馈,并及时向社会公开。随着社会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使违反政策规定、违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行为得到曝光和纠正,有利于动员社会优质资源对教育支持,有利于多方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
推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2015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2015—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实施了全省第一周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于日前发布《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整体良好。但同时,学生学业表现一般,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有待提高,学科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视力不良、睡眠不足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结果发布,对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为判断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状况及其程度,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发展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供了一把科学合理、易于测量的标尺,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使所有学生能享受优质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评价数据与支撑。
为充分发挥好监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和校际间差异,逐步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还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科学的监测方式。通过监测,我们已经看到了义务教育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不是现实中的真问题,出现这样的监测结果背后有什么原因,这些都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只有科学把握监测学科和内容的选择性、工具设计的操作性、样本抽取的代表性、组织实施的可行性、结果运用的引导性,才能保障监测全过程拥有科学的诊断方式,才能客观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发现教育中的真问题。第二,良好合作的工作机制。有了监测结果,看到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异,但这不是目的,监测的目的是要改进和提高,这些都需要构建良好合作的工作机制,既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第三方等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又包括管理者和实践者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既要强化教育督导工作职能,增强督导工作的专业性,又要改变传统科研工作与教育实践脱节的局面,促进部门之间和自身内部深度合作,加快监测结果的运用。第三,有实效的结果应用。从这次监测结果来看,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的差异、珠三角内部的差异、市域内区县间的差异、区县内校际间的差异、公民办和高收费民办间的差异均较显著。这需要我们在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提高结果应用的实效上下大功夫。要针对监测报告反映的问题,落实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制定改进整改措施。从省教育厅不久前公布的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体系来看,省教育厅正加大力度推进监测及其结果的应用,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以问题为导向,以清晰明确的结果使用思路促进监测结果在区域层面的有效运用,驱动教育教学改革,改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优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有质量的公平。
撰文:南讯(内容来源:省教育厅)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广东省教育考试院8日发布关于落实治理“高考移民”工作要求的通知,启动复查高考考生报名资格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