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兴区 高明凭什么?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突破口打造主导产业
统筹/佛山日报记者陈莎采写/佛山日报记者路帅
5月1日上午9时刚过,当第一辆广州牌照的小汽车出现在水镇村口时,谭伟强松了一口气。作为水镇村村民小组副组长的他,在一两年前还不敢想,自己的家乡能够吃上“旅游饭”,每天接待游客超千人。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无论是大景区盈香、鹭湖,还是小村庄水镇、新安,高明全域都迎来了客流高峰。数据显示,高明全区游客人数同比增长6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串珠成链的乡村游成为广深客流前往高明的新选择。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稳步推进等重大战略机遇,高明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区域发展的突破口和先锋队,旗帜鲜明亮出“旅游兴区”发展理念,并提出将资源向旅游项目倾斜,将旅游业打造成为高明主导产业。
2016年提出,2017年启动创建,今年高明将迎来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这个“五一”假期的节点爆发,是一张成绩单、一剂强心针。
绿水青山
高明提出“旅游兴区”
这个“五一”假期,位于明城镇的水镇村火了,数千游客拥入这座距离佛山主城区50多公里的江边小村,烧烤、野炊、抓鱼、套鸭……在高明体验了一把乡村旅游。
“以前从没有想过家乡会成为旅游目的地,这是第一次试水,可以说很成功。”谭伟强难掩内心喜悦。
这之于水镇村算是水到渠成。2016年,高明区提出创建一批美丽乡村,该村积极响应,整合土地资源,砍掉漫山遍野的桉树,还聘请设计公司对全村发展旅游进行综合规划,让村容村貌迅速跻身全区村居前列。
距离水镇村13公里外,盈香生态园也迎来了历年“五一”最高客流。“"五一"当天客流量达3万人次,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11%,而整个"五一"”假期客流量达到8万人次,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39%。”广东盈香生态园常务副总经理罗就好表示,除百亩花海、5D玻璃桥等网红打卡点外,景区还开放了九寨水城项目,让游客在凌云山下戏水。
在高明,游人如织的场景不止这两个地方。近年来,除了外界耳熟能详的盈香生态园、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泰康山旅游度假区等成熟景区外,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客流选择走进高明乡村,体验这片青山绿水间的恬静和悠然。
改变要追溯到2016年。这一年召开的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高明必须摆脱以往跟随式、追赶式、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束缚,走出一条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发展新路。也就是在这次党代会报告中,高明提出要通过争创广东省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展全域旅游,是高明对自身资源禀赋的重新审视和定标布局。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指出,旅游对于高明而言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而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区域价值提升和变现的重要途径。为此,他明确提出了“旅游兴区”理念。
在高明,市域森林覆盖率达58.9%,秀美的佛山第一峰皂幕山和号称“中国最美林场”的云勇林场坐落其中;沧江河及其15条支流横贯全境,汇入西江,大小湖泊河流60多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接近90%;已经形成了盈香生态园、美的鹭湖、泰康山等知名景点。
高明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坐拥6000多万目标消费人群。从高明出发,与广东主要城市车行交通均在2.5小时内。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成后,高明将与国内、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圈”,与全球主要城市间实现12小时通达,极大拓展了高明的游客范围。
高明寄望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促进高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多点突破
形成全域旅游格局
众所周知,全域旅游不等同于景区旅游,它遍布高明960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不从机制创建和改革下手,很难保障全域旅游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017年正式启动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后,高明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高明区全域旅游委员会,先后出台了创建国家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高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与行动计划,做好全域旅游战略落地。
在创建过程中,高明区以设机构、挖资源、调机制、创效益、配设施、优智能、强安全、兴民生等八大任务为抓手,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和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大力度,形成了“生态+融合+共享”的发展思路,构建起以景区景点为支撑、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载体、生态资源为纽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要深耕本土,在供给体系上做好文章。”高明区全域旅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高明生态资源,高明已培育出“春赏花、夏亲水、秋采摘、冬美食”四季旅游产品,策划推出了美丽乡村之旅、红色研学之旅、森林体验之旅、工业科普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催生发展房车营地、玻璃桥、新民宿等旅游新业态。
尤其是以凌云山片区为引领的“花香旅游经济”得到有效推广,濑粉节、油菜花节、登山节等旅游节庆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高明全域旅游发展获得了多个“国字号”招牌,包括获评“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等。
高明还充分发挥重点融合项目的带动作用,逐步呈现出“农旅提升、文旅做大、工旅做强、体旅做旺”的产业融合局面,摸索出一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旅融合项目——盈香生态园加快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去年接待游客总数超150万人次;文旅融合项目——美的鹭湖正推进对川问茶、绿野农场等项目建设;工旅融合项目——海天味业正向创建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发起冲刺。目前,高明全区共有12个总投资约121亿元的在建重点文旅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此外,高明还在佛山率先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全域旅游学院,使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理顺。更重要的是,高明统筹推进全城旅游和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开展场域环境整治,提升优化城乡环境面貌,初步形成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景区智慧化格局,促进高明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
据统计,去年高明区接待旅游者人数突破800万人次,达810.23万人次,比2015年的481.1万人次增长了68.4%,年均增长率为22.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4亿元,比2015年的20.7亿元增长了71.0%,年均增长率为23.6%,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5年均为两位数增长。
资源倾斜
将旅游业打造成主导产业
“高明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对旅游业优先发展。”在上月初高明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高明区区长梁耀斌明确提出,生态环境是高明最大优势,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一把手”工程,将资源向旅游项目倾斜,把旅游业打造成为高明主导产业。
方向已定,但有些问题不得不正视。在区外,高明与周边区县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存在同质化,如广州的增城区、惠州的龙门县、清远的阳山县、肇庆的鼎湖区,都在打“环境牌”,高明需要塑造自己的独有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区内,高明虽拥有全域资源,但缺乏全域产品,空间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景区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足,传统项目多,创新业态欠缺,仍以单一门票经济为主,配套服务仍比较低端。
以过夜客为例,高明就面临着两三日游旅游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游客的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5倍,但目前到高明的游客多以观光游为主,停留时间通常是半天到一天。
这凸显出高明旅游产业链亟待延长的问题,让游客在高明有更丰富的旅游体验,让旅游业有更多的经济贡献。对此,高明已经在探索,杨和镇皂幕山下的新安村正在打造高明首条“民宿村”,盈香生态园计划上马住宿新业态,美的鹭湖景区也正在设计“夜间游”项目。为鼓励和引导民宿经济发展,高明区于2017年还出台《佛山市高明区发展“岭南新民宿”扶持办法》,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高端民宿经营者或合作组织。
“今年高明将重点实施"一三三"战略,加强资源整合与部门联动,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发展模式,将高明打造成为湾区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高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敏坚表示。
所谓“一三三”战略,具体而言,即建立完善一套旅游政策体系;推进三大特色行动(打造“百里花廊”的花香旅游经济、打造研学游示范基地、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实施三大重点工程(A级景区创建工程、全域旅游环境提升工程、开展有高明特色的系列品牌活动和设计培育系列的旅游商品)。
这些举措将打通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建设、城市治理之间的界线。业界普遍认为,全域旅游并非唯旅游论,其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可以推动一个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尤其对于生态底色好的区域,全域旅游可以作为区域发展的突破口和先锋队。
这个观点已经在浙江县域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在浙江省安吉县和桐庐县,休闲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带动周边及相关产业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全县最具优势、最富潜力、最有特色的富民产业。
去年安吉全县接待游客25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4.7亿元;去年桐庐县第三产业占比升至44.1%,实现增加值172.90亿元。今年初,两县双双入选25个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名单。
如果以广州为圆心,高明到广州、深圳的距离,与以杭州为圆心,安吉、桐庐两县到杭州、上海的距离相若,而高明又赶上粤港澳大湾区构筑休闲湾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让高明融入全国综合交通体系等利好,可以期待属于高明的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
新闻推荐
加大国土绿化步伐 开春以来广东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逾171万亩
7日,相关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开春以来,广东省加大了国土绿化步伐,各地春季植树造林工程陆续推开。截至4月底,广东省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