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我为什么写《阿里局2》这本书?

羊城晚报 2019-05-05 13:21

《阿里局》和阳著定价:59.00元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10月《阿里局2:逆袭者》和阳著定价:59.00元广东经济出版社2019年4月

□和阳

我能写好一本书吗?

2015年我从《创业家》离职后创立了科技媒体重读。我给重读找的第一个选题就是阿里中供系。一个市值2000亿美元(当时)的公司,一个在购物角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的公司,一个出产了中国互联网几乎小半壁江山的COO人才的公司,其根基竟然不为人知!!!

现在前后连贯的《阿里局》、《阿里局2》两本书均付梓出版,但在当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以为我要写的就是一篇长文。我当时的计划是:4万字。但随着采访量的飞速膨胀,我渐渐陷入了写作上的困局。我以顶尖商业杂志封面文章的增量信息密度来处理这篇文章,结果越写越多。而且随着篇幅的膨胀,我产生了一种写不到头的绝望感。

它应该是一本书,但该怎么写呢?我此前只是个商业杂志的封面写手,并没有写书的经验,也没想过在可见的未来要去写一本书。我没考证过,但觉得在很久之前出书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名片式的活动。不管质量如何,不管初心如何,不管书稿生命力如何,反正就是要名副其实地出本书,以获得各类社交媒体V字认证信息上的四个字:商业作家。但我是个很认可“记者”title的人。我完全不着急给自己添加上“商业作家”这种title,也拒绝过这种机会。我觉得如果真要出书,那就好好地写、认真地写。而如果要认真地去架构二三十万字,那得是多难的一件事儿?!我自觉没能力认真地写一本问心无愧的书。但从结果来看,偏偏我就莫名其妙把自己逼到了这么一个犄角旮旯里。

重读阿里

我那时的最大问题,是判断不清楚这篇越来越长的文章的主线应该在哪里。写时间跨度不到20年的企业,通常会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作为主角,但中供系并不存在这样一个人。我也不理解马云。马云无疑是个强人,但值得长期的尊敬吗?

那时的困惑,其实本质上是我对阿里无法下判断,进而抓不住主线应该为何。在纠结、痛苦的写作过程中,我意识到要理解一家公司是很困难的。我们能从各类社交网站、媒体上找到对所有知名公司的严厉的负面评价,这些评价有不少都来自于离职员工、内部人士。看上去这些公司都不怎么样。它们普遍沉溺于人事斗争,管理混乱,领导任人唯亲,工作强度过大,公司上下均沉溺于开会,人人都在为KPI而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各有特色的缺点,比如腾讯曾经的抄袭,百度一以贯之的赚黑心钱,阿里依靠价值观给团队洗脑等等。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这是事实又如何,这是我们判断一个公司优劣与否的最佳标准吗?即便负面评价来自于看似可信度较高的内部人士,那便意味着这是公司的全貌吗?

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对于公司的理解,太多人倾向于以点带面,并作出道德判断。也就是说,太多人喜欢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说一个公司“好”、“坏”。这样的思考能快速让自己得出一个貌似可靠的结论,但无论这个人CEO还是基层员工,还是外部观察人士,他得出的结论都会是偏颇的。

当然,读者无须追求事实的全貌,这是专业人士——比如媒体人——的工作。追逐全貌的事实其实也很简单,核心动作就是用尽可能多的信息源交叉验证同一件事。越复杂的事情,需要越多的层次不一的信息源。

在《阿里局2》中,我之所以花了将近小半本书来描写“黑名单事件”,即是因为这件事的面貌如何,牵扯到马云的用人、阿里B2B业务的商业模式演变、中供系的管理能力、阿里如何运用价值观等等维度的判断。比如阿里的价值观,至今外界都喜欢将之理解为阿里内部人事调整时的借口。但当你看到发生在阿里巴巴B2B公司的人事地震也是因价值观而起时,你或许会更容易理解阿里前几年的“月饼事件”。

比如阿里长于运营的江湖名声,你必须细微地观察中供系离开阿里后在其他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发力的,你才能知道这个评价到底有多少含金量。而如果只看他们的现在,那么你又只能采取仰慕大神的姿态,好像大神们没有青葱岁月似的——显然那不是事实。

这是我跟几十个受访对象中的每一个人都几乎聊上四五个小时的原因。我不单单是请他们每一个人谈谈自己的优缺点,谈谈“黑名单事件”,也聊他们的一部分人生和对诸多事物的观感。

他们贡献的速记就达200余万字,再结合至少同体量级字数的各类资料,我自认为渐渐明白了阿里和马云在中国的位置。我相信如果你不了解中供系的人事物及其缘起缘灭,不了解他们曾是阿里价值观的主要应用场景的主角,你就无法全面并且到位地认识阿里的崛起。

成书

理解了才能写成小碎片,有了小碎片才能拼成大模块,大模块又可以拼成模组,它们的组合再构成更高一级的单元,最终它们会被拼成一本书。

成书细节的各种艰难暂且不表,作为结果来说我都克服了。我借鉴了《水浒传》、《摩根财团》、《蓝血十杰》等书,把中供系最有代表性的几位元老作为核心人物,放入中供系的嬗变这个逻辑中去,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

就《阿里局2》而言,我重点描写了“中供系”这批人的后半段职业生涯。他们是如何从一个阿里的员工变成了COO、创业者、投资人、退休人士,他们之间又如何互相影响对方的职业道路。

《阿里局2》仍不提供中供铁军的速成心法,带着这个目的来看书的人仍然会失望的。有不少朋友问我,这批人的能力模型放置于现在如何?在阿里成了,难道就会在其他地方也畅通无阻吗?很明显,不少人担心他们的能力过气了。《阿里局2》的重点之一,即是描述他们离开阿里这个大环境去证明自己所学具有普适性的过程。

最后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阿里局2》并未附赠思维导图,因为《阿里局》附赠的思维导图是针对两本书所作。我虽然不提供速成心法,但对照着思维导图还是可以直观地看到阿里中供系的不少方法论和案例。

制图/肖莎

新闻推荐

广东学子亮相央视五四晚会

作为时代的生力军,青年人的创新力汇聚在五四晚会中,节目《青春有“戏”》堪称一场“文化创意的对话”。主办方供图南方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