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潭盖仔粉:竹盖上米香氤氲 唇齿间美味留存
新鲜出炉的盖仔粉拌上调料便美味十足。
将提前浸泡的米磨成米浆。
将米浆均匀摊在竹盖上。
将摊有米浆的竹盖置于热水上蒸。
借助木棒将粉叠成长方形。
沙河粉、肠粉是不少街坊爱吃的早餐,但盖仔粉你尝过吗?派潭除以山水闻名外,美食也是声名远扬,盖仔粉便是其中一种。派潭盖仔粉的最大特色是将唯一的材料——米浆摊在用竹编织的盖子上,以柴火蒸制,这样蒸出来的粉薄白透明、富有弹性,不仅保留了浓郁的米香味,而且染上了竹盖特有的香味,“盖仔粉”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作为派潭当地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盖仔粉吃法多样,炒、泡、拌食皆宜,它虽没有珍贵难得的制作材料,却以其简单味美俘获了众多食客。近日,记者探访了派潭镇一家盖仔粉“专卖店”,了解盖仔粉的制作过程。
文、图/记者陈剑婷
严格选材 讲究细节
提起派潭盖仔粉,最有名气的要数宋雄新夫妻俩经营的一家“专卖店”。宋雄新已年过六旬,他从1981年开始学习制作传统手工盖仔粉,距今已有38个年头。凭借着制作销售盖仔粉,宋雄新和妻子养活了一家人,而这也成了他引以为傲的一门手艺。
每天5时多,宋雄新和妻子便在店里忙活起来。他们先将头天晚上提前用清水浸泡的米磨成米浆,然后用土灶、大锅烧开水,将米浆均匀摊在竹编的盖子上,用手指在竹盖边缘画一圈,再把它置于热水上漂浮着,盖好锅盖,蒸约两分钟后拿出来晾一下,接着借助一根木棒叠成长方形。“制作盖仔粉,主要有泡、磨、摊、蒸、叠5个步骤。每天四五十斤米,就是这样被我们制作成盖仔粉的。”宋雄新说。
制作盖仔粉看似简单,但若不注重细节,做出来的盖仔粉便容易出现断裂或口感不佳的情况。在选米方面,丝苗米太软不行,陈年大米也不能用,不仅有霉味且缺乏米香,宜选择硬米,这样制作出来的盖仔粉才会弹牙、有韧性;磨好的米浆不能久置,一般会根据客人的订单量提前2—3小时浸泡大米,夏季时会适当缩减时间。“磨米浆的时候不仅要把握好粗细度,还要注意加水量,过浓或过稀,都不容易成形,也会影响成品的幼滑度。”宋雄新介绍,蒸粉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宜过长或过短,中途不能揭盖,否则会导致粉皮硬而缺乏韧性;用木棍叠粉也是一项技术活,若力度控制不好,粉就会破洞或重叠,影响口感和卖相。此外,竹盖需要每3个月更换一次,以保证蒸出来的粉厚薄均匀。
吃法多样 备受好评
6时,宋雄新的店热闹起来,附近早餐店、学校食堂的采购人员陆续前来拿货;7时开始,每隔一会儿就有三五街坊走进店里,或打包盖仔粉带走,或直接在店里品尝起来;19时许,直到最后一名顾客离开,宋雄新和妻子才真正结束一天的劳动。
38年来,宋雄新一直坚持以传统手法制作盖仔粉,其出品外观米白、韧性强、无杂质、米香味浓,因货真价实收获了大批回头客,其中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珠三角地区的游客。高峰时,宋雄新和妻子每天要制作100多斤米,出品三四百条盖仔粉。
新鲜出炉的盖仔粉,用刀切成段,拌上花生油和豉油,便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好肉者或口味重者,也可加上瘦肉、牛肉或腊味,拌上麻油或辣椒酱,也是别有一番风味。除了拌食,盖仔粉还可用来煮泡、焖炒,吃法多样。
盖仔粉虽是派潭当地一道传统美食,但由于利润低,愿意学习制作盖仔粉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们店虽然顾客稳定,但盖仔粉生意确实不太好做,现在物价越来越高,盖仔粉的价格从20世纪80年代的0.15元/条涨到了2元/条,而竹盖子的价格则从5元3个涨到了110元1个。”宋雄新说,因为辛苦且利润低,他的子女都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好在我的侄子有兴趣学做盖仔粉,这样我的手艺就不会失传,顾客也还能品尝到货真价实的盖仔粉。”
新闻推荐
广东省降雨频繁省防总要求全力以赴防御 4月末至5月或有6轮暴雨
南方日报讯(记者/谢庆裕通讯员/粤应宣)雨势收敛了两天之后,25日-27日广东又将迎来新一轮明显强对流和强降水天气,雷雨时伴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