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陈德丰 用心演绎“刀锋上的艺术”
陈德丰潜心创作中
陈德丰木雕作品《海韵》
广东建设报记者黎莉芩
编者按
为传承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复兴岭南建筑传统建造技艺,继2016年首届认定工作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8年开展了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认定工作,并于今年1月正式公布了最终认定名单,10位“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脱颖而出。为全方位展现广东省传统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名家风采,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本报特辟“匠心独运”专栏,将陆续为您呈现第二届传统建筑名匠的精彩故事。
人物名片
陈德丰,广东惠来人,1988年从事木雕工艺美术创作至今,现为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享有“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揭阳市工艺美术大师”“揭阳市民间艺术大师”“揭阳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揭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创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木雕艺术创作经验,娴熟掌握了通雕、圆雕、浮雕、沉雕等各类技艺手法,善于用现代思想理念与传统艺术文化结合创新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篓趣》《群芳争艳》等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
走进广东潮汕地区的任何一座传统祠堂或庙宇,抬头之间,人们必会被建筑上的雕梁画栋所吸引,尤其是屋顶横梁间或临摹花鸟虫鱼,或描画经典传奇故事,精美的木雕历经风霜而不朽。在潮汕地区,传统建筑历来喜欢采用石木结构,在众多的建筑装饰门类中,潮汕人使用最多也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就是潮汕木雕,可以说,每一处潮汕传统古建筑,都是一座潮汕木雕博物馆。
而在盛产潮汕木雕的揭阳市惠来县,提到木雕,陈德丰必定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从艺30余年,这项“刀锋上的艺术”于他已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2019年1月,陈德丰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为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的木雕世界,感受这项精彩绝伦的艺术。
坚守热爱,年少有为
与许多承袭家族传承技艺的潮汕传统建筑工匠不同,陈德丰的木雕艺术之路缘于他的自我挖掘。“潮汕地区有年节祭祀的习俗,12-13岁跟大人到祠堂去拜祭祖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房梁上那些栩栩如生的木雕产生了兴趣,因为觉得它们很漂亮,我开始仿照那些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画画。”陈德丰说,发现自己有画画的天赋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在当地祠堂做油漆工的二哥工地上去探访,他的天赋竟被他后来的师父陈登轩(当时潮汕地区有名的木雕师傅)发现,随即将他收至门下。19岁那年,陈德丰正式拜师学艺,走上了木雕创作之路。
做木雕很难,“精雕细琢”正是这门技艺最好的诠释,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做木雕很苦,没有“长时间坐冷板凳”的毅力,没法坚持。但性格沉稳内敛的陈德丰,却似乎天生是把木雕好手,为早日掌握木雕创作精髓,他常常琢磨师父的作品,从题材、构图到雕刻力度等细节,都细心揣摩,“那时候没什么其他想法,一心一意就想学好木雕,因为雕刻精度要精确到微米,我常常一朵花都要钻研雕刻一上午”。陈德丰回忆说,从作品构思到打初胚,再到精工细刻成品,寒来暑往,他常常一坐就是一天,打磨刻刀时手皮被磨破更是家常便饭。
因为好学勤思,师父也有意重点栽培他,三年后,陈德丰便娴熟掌握了木雕的各种创作手法,学成出师并创办了“德丰木雕作坊”,自带团队承接各类木雕工程,名噪一时。而这时的陈德丰,也不过22岁。
用心演绎,精益求精
潮汕地区面海,潮汕人自古以海为生,龙虾、蟹、鱼、螺、蚌等海中生物和出海捕捞的竹篓都是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而这些生活细节被有心的工匠们捕捉到了作品中,成就了潮汕木雕巧夺天工的圆雕、通雕技艺,也被称为木雕中难度最高的技艺。其中,“龙虾蟹篓”成了潮汕木雕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类作品,其题材内容以龙虾、蟹、鱼、螺、蚌等与芦苇、水草、竹篓等物象构成,经过穿透、镂通、多层次的精雕细刻,形成篓中有虾蟹,栩栩如生的立体效果,呈现出海洋生态共荣共生的自然景观。
陈德丰的作品中,这类以海洋生态为题材的作品不少,而每一件作品在他看来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类作品中让他最记忆犹新的要数倾注心力最多的《南海渔歌》,这一作品以根雕定型取材,高1.6米,工序多,难度高,手法复杂,创作时间长达三年多,最终在2013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陈德丰介绍,木雕是不可逆的创作,构思非常重要,创作中,他反复思考,常常通宵达旦,每有灵感,哪怕是深夜也会跳起来记录下来。最终,他设计了两只大龙虾及几只神态各异的蟹已爬进大篓中,四周若干小龙虾爬至大龙虾身边准备进篓,许多蟹依次尾随爬行,以腾空、咬索、翻身、游戏、攀爬等不同形态勾搭在篓周围的图景,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杂而不乱,生气盎然,又穿插了海带、珊瑚、海藻等作为纽带,形成相互交错的有机整体,呈现出波澜壮阔又自然得体的海洋生态景观。
“这类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极大地还原了物象的真实性,尤其是每一只虾蟹的动态细节。”陈德丰告诉记者,表达作品的生命力就必须运用通雕手法,确保上下一致,刀刀相连,“内外贯连透空”,“似空非空成一体”。这一过程需要把意境蕴藏脑际,再付诸刀刻,而为了达到雕刻栩栩如生的效果,他在雕刻时常常会到菜市场买来虾蟹实物进行观察,便观察边创作,一批虾蟹“看”死了就再买一批。在他的刀下,每一只虾蟹都有其不同的模样,以及不同的情绪和心情,不论是体长、身宽、节壳、头部,还是眼睛、胡须触角,都被描绘得非常有生态感,远观作品,常常能以假乱真。
而其中最难的就是用一整块原木雕刻出篓中有虾蟹的镂空效果。陈德丰坦言,创作时,由于不能将平面图纸贴于根雕上,他只能在脑中构思,边雕边在木头上做形象化部分的标记,在布局中又构思竹篓中的层次,寻找镂空时需借助的每一个着力点,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一点点细琢,最终达到完美。“雕刻时,作品布局中的部件配比和着力很关键,配比要巧妙结合、妙趣横生、上下有序、纵横交错,还要找准着力点,没有脱节和拼凑,才能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言传身教,薪火相传
好技艺需要传承,陈德丰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自建团队开始,他就在招收学徒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发现可造之材,便会悉心言传身教。但谈到传承,陈德丰表示十分不易,“木雕技艺需要七八年才能培养出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往往枯燥且来钱慢,现在肯坚持下来的年轻人不多”。
作为潮汕木雕的非遗传承人和传统建筑名匠,陈德丰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他认为,荣誉即责任,面对技艺传承,要勇于担当,积极运用展览、培训班,通过体验学习、结合时代题材的创作等创新手段来吸引年轻人对木雕技艺的关注与喜爱,在不断交流学习中传承。
近年来,陈德丰致力于带徒授艺,多次组织举办木雕艺术展览会并带领徒弟们到各地参加木雕展览活动,现场展示木雕技艺。同时,带领团队在广州、深圳、香港和潮汕等地区,承接完成了多宗大型的木雕建筑工程,受到广泛好评。他还组织成立了“揭阳市惠来县工艺美术协会”,创办了“惠来德丰木雕工艺培训中心”,将木雕技艺发扬光大。此外,于2017年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了一座集生产创作、学习培训、展示交流等综合型的传承基地,其个人工作室也被揭阳市总工会命名为“揭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如今,陈德丰已培养出了一批批工艺美术人才,其中徒弟方喜清等人获得了揭阳市工艺美术大师,黄泽清、方晓岚、陈焕辉等人已磨练成为工艺师,还有的徒弟已能独当一面,自主创业,带徒授艺。他希望传统建筑行业能共同携手,互相交流学习,大力弘扬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传承事业中来,将传统建筑技艺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6日结束报名5月20日至30日考生上网自行打印准考证
清远日报讯记者刘洋通讯员王清泉刘能剑根据《关于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粤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