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紧紧拥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机遇 广东自贸试验区开启新一轮发展征程

深圳晚报 2019-04-24 06:25

▲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新华社发

今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南沙大桥正式通车。这座以南沙自贸片区命名的世界级跨江特大桥,直接串联起珠江口东西两岸,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要素流动增添了重要“血管”。当前,广东自贸试验区正紧紧拥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机遇,开启新一轮发展征程。

制度创新

形成456项制度创新成果

香港其晋有限公司负责对接政府行政许可事务的杜峰(化名)曾代表公司在前海注册港商独资企业,原本以为“手续很麻烦”,却意外发现从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与备案回执只用了两天。得益于前海率先在外资领域实施的外企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受理”改革,前海成为全国外企设立用时最短的地方,而就在3年多前,此项申请还至少需要20个工作日。

这是前海制度创新的小缩影。除了“一口受理”改革,前海还推动了行政审批“一个窗口”改革,去年“货物通关时间”和“对外服务办事作业时间”较2017年压缩30.8%和45%;深化深港通关合作,企业入区货物通关时间缩减70%以上,节约货运成本超过10%。

在南沙,营商环境优化改革举措同样瞩目:商事登记确认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营商通”涉外综合服务平台、国际贸易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一口受理6+X证照联办”等标志性改革络绎不绝,已实现新办企业营业执照、刻章备案、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事项一天办结。

4年来,全省向片区下放223项省级管理权限及近200项市级管理权限。各片区对照世行营商环境指标,大幅放宽企业准入条件,不断简化企业商事登记、证照办理、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程序,已形成456项制度创新成果,成为当前全国开放度最高的地区。

开放门户

外资项目落子广东自贸试验区

南沙国际分拨中心已成为全国拿得出手的一张广东自贸试验区名片。该项目利用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政策,通过不同贸易形态货物的同仓存储,进出口货物快速调拨以及灵活集拼的多式联运优选,提升货物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马士基集团、安利、雀巢等跨国企业国际分拨项目已进驻,该项目对南沙自由贸易港建设将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介绍,4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枢纽港,对标迪拜、新加坡等自由贸易港,大幅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一批首创新外资项目纷纷落子广东自贸区,如今,这里是全省吸引外资增速最快的地区,区内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1.4%。

携手港澳

促进人员物流资金有序流动

去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重磅合作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确定落地南沙。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的一个缩影。在前海,占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深港文创小镇和定位为深港文创合作示范先导区的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已启动建设。在横琴,累计向港企出让土地35.55公顷,占全部出让面积的47%。

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已可开展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粤澳同城清算系统对接、粤港澳跨境支付、跨境车险服务、跨境住房按揭等。截至2018年底,累计注册1.4万余家港澳企业,汇丰、东亚、恒生、周大福、港交所等知名企业均已落户。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成为全国范例,3个片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入驻港澳青年创业团队433家。在区内“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已实现,累计为港澳和境外高层次人才发放个税补贴2.56亿元。(据南方网)

新闻推荐

省教育厅解读:为何采用“3+1+2”模式,这些科目是如何选定的? 新模式有12种组合可供选择

□本版统筹信息时报记者孙小鹏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庞泽欣孙小鹏通讯员粤教宣粤考宣昨日,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发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