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各县都将有二甲医院 广东发文明确,三年内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粤卫信
如何实现居民大病不出县,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是关键。4月10日,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日前,《广东省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下称方案)已印发,广东这三年内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含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至今年年底,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至2020年,力争县域内住院率达到90%左右,县域内群众90%的疾病留在县域内解决。
A 确保升级改造如期完成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级医院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方案的定位是: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是关键。
方案明确,至2019年年底,全省70%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力争30%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至2021年年底,70%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至2019年年底,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
此外,方案还指出,要全面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如期完成70间县级综合医院和59间县级中医院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任务。
针对县域内医共体建设,方案指出,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县域内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完善县域内人事制度,编制总量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并下沉资源到乡镇卫生院,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加强行业监管,不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能。
B “一县一策”补短板 提升县域内住院率
县域内住院率是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广东在医疗卫生“强基层”上进行大手笔投入,硬件建设起来了,可有些地方居民看病还是要往外走。
此次方案明确,至2020年,力争县域内住院率达到90%左右,县域内群众90%的疾病留在县域内解决。各地针对县域内外转的前5位病种,采取“一县一策”,做强薄弱专科和平台专科,提高县域内住院率。
方案指出,利用三年时间,通过补齐县级医院主要薄弱专科、平台专科等服务能力的短板,将外转至地级市医院的病人留在县域内解决,提升县域内住院率,减轻当地群众路途和费用负担。
另外,在加强医疗技术和人才建设方面,方案明确,每个县级医院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开设独立的二级诊疗科目;要大力提升近三年县外转出率前几位的病种,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肾衰竭等病种的收治能力;加强县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底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级医院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C 医院自主确定薪酬比例 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方案指出,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下放县级医院用人权、内部分配权、做事权,由医院自主确定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自主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鼓励医院重点向关键岗位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等。
方案还指出,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规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的价格补偿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后,医疗服务价格实际补偿水平达到政策规定的补偿比例等。
方案明确,至2019年底,将省级远程医疗平台延伸至1145个乡镇卫生院、2277个贫困村,逐步实现“上下联、信息通”的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至2020年底,所有县级医院建成标准化HIS系统、电子病历、PACS医学影像、健康体检、传染病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网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等。
新闻推荐
近期,厚街镇出台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将王作尧故居、松山公园等7处革命遗址分级管理,以发扬传承红色基因,发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