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花姐”鲁朗情
4月1日,广东省第八批援藏队副领队、林芝市副市长、鲁朗景区管委会主任黄细花到藏民家中走访跟进民宿改造情况。南方日报记者张梓望摄
西藏林芝以东数十千米的色季拉山口,海拔超4700米,终年积雪。黄细花乘坐的车曾在此处的雪地打滑,险些掉下山谷。
色季拉山口再往东走数十千米,是由广东省援建的重点旅游开发扶贫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黄细花在此扎根3年,开启了与雪域高原的缘分。
作为一名来自广东的援藏干部,3年前,已过天命之年的她踏上高原,成为全国少有的援藏队女副领队,援藏干部中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
3年来,她为鲁朗发展倾注心血、奔走呼吁,与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使之成为西藏林芝除桃花外的又一张名片。藏族同胞亲切地称她为“花姐”。
4月初,海拔3385米的鲁朗,新绿映入眼帘。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分会场活动及全国援藏展览馆落成,让小镇又火了一把,“花姐”又忙开了。
此刻的她,已添了一抹高原红,多了一份鲁朗情,圆了一个西藏梦。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王更辉戎明昌曹斯梁文悦
缘“超龄”援藏扎根鲁朗
黄细花与鲁朗的缘分始于3年前。当时,组织建议正担任惠州市旅游局局长的她先到当地考察,看能否适应援藏工作。
不想,首次进藏的她差点遭遇意外——经过色季拉山口时,车子在雪地打滑险些掉下山谷;从墨脱回鲁朗途中,车子又差点被大卡车挤下万丈深渊。
这段经历让她至今仍后怕。“雪域高原十里不同天,氧含量只有平原的50%—80%,路不好走,人也会变得脆弱。”而且,当时的她已经50岁了,而援藏干部一般在45岁以下。
“我能受得了吗?能干得好吗?”黄细花反复问自己。
然而,这个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的小镇深深吸引了这位旅游局长——作为广东援藏最大的“造血”项目之一,小镇从规划到建成历时6年,总投资超过30亿元;森林、雪山、冰川、峡谷、草甸和花海……资源禀赋好,潜力大,正需要有人为“璞玉”抛光。
在家人的鼎力支持下,黄细花提早4个月前往鲁朗报到,担任景区管委会主任。她特地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清爽利落地出发。
她在位于半山腰罗布村的卓玛家借住了半年。“瞧,房号803,藏式装修,当时还没这么好的木地板。”这些年,黄细花常回卓玛家。
她打开窗,闻着熟悉的气息,眺望远处的雪山。此时,卓玛的母亲次仁旺姆老人迎了上来,紧紧握着她的手,如家人般亲热。
住处的一侧是简陋的马棚。黄细花的丈夫第一次到此探望时,看到条件艰苦忍不住落泪。
她笑着宽慰道:“藏族同胞热情好客,这里也是我的家了。再说,我是来援藏,又不是来享福的。”
3年过去,如今黄细花的面颊新添了一层黝黑和淡淡的高原红。
她将此视作这份西藏缘的“信物”——来自高原的充沛日照,也是她奔忙的注脚。
情声声“花姐”百姓情浓
黄细花与鲁朗的情分是用脚走出来的。小镇周边的纳麦村、崩巴才村、纳木林村、扎西岗村、东巴才村……村村有她足迹,事事她都上心。
4月初,作为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分会场的活动之一,各村男子热热闹闹地射着响箭。看到黄细花到来,“花姐、花姐”叫个不停。“白马、扎西、次仁……”黄细花笑着打招呼,像见了老朋友。
小镇的一日可经历四季,雪花忽而飘落,被大家的浓情笑意化开。
桃花节带旺了人气。为擦亮小镇招牌,“花姐”奔走得更勤了。她先来到位于纳麦村的次仁卓玛家庭旅馆。6岁的西洛卓玛远远看到她,便甜甜地叫“花姐”,蹦蹦跳跳地迎上去,牵着她的手,径直上了位于二楼的家庭旅馆新装修的房间。
房间新添了独立卫浴和智能设备。“请打开窗帘!”技术人员在给声控家具设备做最后调试。很快,这里便可再次开门迎客。
在鲁朗小镇周边,像这样的藏式家庭旅馆有100多家。在小镇引进3家五星级酒店后,不少当地老百姓担心旅馆生意受到影响和冲击。
黄细花牵头用管委会的援藏扶贫资金为旅馆升级,引导藏族同胞学习互联网营销推广或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升家庭旅馆知名度和入住率,让藏族同胞吃上“旅游饭”。
“过去一张床一晚价格为30元,装修好后价格是原来的10倍,多亏了花姐他们。”62岁的次仁卓玛乐呵呵地期盼着未来。
住宿的“里子”好了,小镇的“面子”也得讲究。3月28日,桃花旅游文化节活动开幕前夕,黄细花召集各村干部开了个紧急会议,主题为“赶牛拾粪”。
鲁朗镇党委书记边巴对这项工作落实得很起劲。“我们的传统是圈地不圈牛,牲口到处跑。如今这里是国际旅游小镇了,牛粪可不招人喜欢。”他看到“花姐”总是亲力亲为,深受感染。
为让小镇环境更美,黄细花带着援藏干部们想了许多办法——耐心讲道理、出资建栅栏、带头捡垃圾、亲自赶牲口……藏族同胞刚开始不理解,可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日子好了,也渐渐明白花姐的良苦用心。
“念好小镇"旅游经",通过产业扶贫让当地老百姓有获得感,工作再苦,心里也甜。”这是“花姐”的真心话。
这份真心也换来了藏族同胞的真情。她曾把这样的感悟写进援藏日记:不知不觉,互惠共融、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纯朴的藏族同胞心中扎下了根。
梦热销小镇圆梦高原
黄细花的西藏梦是通过援藏实现的。她还梦想通过援藏让更多人实现西藏梦。
自援藏以来,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总在会上为鲁朗的发展呼吁,还利用互联网宣传小镇。
黄细花发了超5000条热销鲁朗的微博,随着35万“花粉”积极转发,鲁朗的名气越来越大。
广东援藏干部、鲁朗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胡雄英说,在小镇街头,常遇到“花姐”的粉丝来“打卡”。
4月初的这一天,保利酒店附近的观景台上,来自湖南和广东的游客们正忙着“咔嚓咔嚓”拍下美景。
雪花自在地落在湖面上,山坡上的新绿惹眼,皑皑白雪裹不住勃勃生机。
“花姐”来了。她将几顶印着鲁朗标识的太阳帽热情地递给游客,说:“拿着吧,这里日照厉害,带回家还可以好好宣传一下鲁朗。”她又笑盈盈也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的湖光山色,上传,发布。
在鲁朗已待了1000多天,“花姐”对小镇仍百看不厌。“这里每天不重样,此时是雪中新绿,5月桃花绚烂,秋天层林尽染……”说起鲁朗,“花姐”眼里有光。
然而,有人觉得黄细花如此热衷宣传小镇有些不务正业。“花姐”心中透亮:“做好小镇推广,便是做实旅游扶贫。工厂可搬走,人可流动,但旅游业可将游客留下,给藏族同胞带来好日子。”
3年来,在黄细花等人的努力下,鲁朗小镇的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红色鲁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运动休闲小镇、双创基地……几大标签,不断擦亮小镇的藏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品牌。
2018年,小镇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11万,旅游总收入近7000万元,同比增长31.08%,带动了当地就业,推动了脱贫致富,加强了民族团结。
傍晚,黄细花来到扎西岗村赛马牧场上俯瞰鲁朗。粉紫色的报春花,羞涩地从薄薄的雪层“探头”。
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与家人分享——
鲁朗,春来了。
新闻推荐
作者简介:波儿,双鱼座。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影视文化工作,策划人,制片人。著有诗集《与相识无关》《譬如此刻》。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