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佳林:让莞版机器人真正“走出去”

东莞日报 2019-04-07 10:43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佳林东莞时报记者 陈栋 摄

最近热映的央视纪录片《制造时代》有这样一个场景:青年工人和中年工人认真学习机器人操作新技能。如今,东莞的工厂里不乏工业机器人的身影,如何让人更简单地与机器人互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工厂越来越多,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东莞智造”也越来越多。机器人产业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他们试图搭建起人与机器人之间交互沟通的桥梁,让更多、更智能的莞产机器人“走出去”。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佳林,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参与和主导莞产工业机器人“大脑”研发工作,成为美好生产场景的“小小推手”。

参与机器人“大脑”研发

多数时候,刘佳林都沉浸在科研工作中,给人们留下安静的背影。在工厂办公楼见到他时,他那“工科男”的简单让交流的空气都安静了下来,总是直接的几个字、一句话回应问题,让记者一时难以适应。

8年前,80后的刘佳林辞别深圳一家外企,投身到东莞蓬勃的创新环境。他加入位于大岭山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科研团队一起坚持自主研发,掌握了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机器人控制系统。

走在科研路上,总是充满未知。

“起步很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正规芯片供应商瞧不上刚入场的企业,拿不到好的芯片进行科研。”刘佳林说,去市场上“淘”,大费周章也只能选到三成的合适芯片。就是在这样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他参与了伺服机械手的研发工作,与团队共同钻研出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这是莞企抢先试水工业机器人的成功例子。

“伺服”二字可以简单理解为自动控制系统。而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在参与机器人“大脑”研发过程中,刘佳林一个人完成了人机交互程序设计。这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能提升机器人操作的体验感,是人与机器人间交互沟通的直观桥梁。

“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程序编写,界面友好设计,都要自己摸索。”刘佳林说,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测试则是探索的重要手段。一般难度问题的测试优化耗时一周到一个月都能解决,也会碰到一两个硬茬。他回忆道,“伺服通信方面遭遇的困难比较大,前前后后在实验室,在工厂车间,不断测试,捕捉问题,然后分析数据,对比数据,修改程序,甚至还要进行电路修改,历时半年之久,才算基本解决。”

研发成果能让生产场景更美

一次性通过不代表没问题。这些年,刘佳林一直处在不断测试机器人产品的工作中,不断修改优化,直至问题解决。在这种看似枯燥的工作中,他收获了成长,成为控制器系统研发的骨干力量。

2015年,他主导了多关节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工作。相比机械手的研发,这是一个挑战。长期行走在科研的未知路上,刘佳林对此并不畏惧,他不断查资料学习,不断摸索,日思夜想,在厚积薄发中迸发灵感,成功主导研发了多关节机器人控制系统。

“赛沃单轴伺服机械手仿真软件”“赛沃单轴伺服机械手手控器控制软件”“赛沃多轴伺服机械手按键式手控器控制软件”……在收获多项软件著作权的同时,刘佳林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豪——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让生产场景变得更宜人,有利于工人身体健康。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群执着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控”,东莞的工业机器人才逐渐走向全国,甚至出口欧美、东南亚。刘佳林所在的拓斯达,也成为广东首家创业板机器人上市公司,是东莞工业机器人的佼佼者。

作为一个研发人员,刘佳林对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敏感远没有对技术的多。他只想通过技术的追赶超,实现莞产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接受,被国内外客户认可,他说这是一个研发人员的重要使命。

新闻推荐

返程高峰今下午杀到 广东交警:返程尽量避开下午和傍晚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栋通讯员粤交警)清明假期全省高速公路流量大幅增加。据省交通集团统计,4月4日,全省高速公路车流量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