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培养由企业定 广东校企合作 从“一头热” 向“两头甜”转变
文/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王艳君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词。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发生校企合作不紧密,单向实施等“一头热”的困境。但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不少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职业教育。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校企合作正从“一头热”向“两头甜”转变。
A邀请企业共同制定人才方案
“可否在学生培养方面增加更多实操应用方面的内容。”
“我们建议学校以项目为教学单元,通过进程来对学生进行配套教学。”
……
3月27日下午,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正在制定2017级机电与汽车大类的企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暨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场的除了学校的老师们,还有来自17家企业的高管。
“学生如何培养,企业来制定。”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副院长陈友鹏告诉记者,“我校连续3年采取该举措,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方案。”
为众汽车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李飞联先生表示,与学校近10年的合作,企业储蓄了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在接下来对接招生和过程培养,建议对接一线岗位多元化状况,做好专业延伸教育。
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经理邰盛荣女士认为,学生技术岗位培养需要更充沛的专业知识和成长时间,从设备维护、技术、工程、产品研发这一职业路径看,人才培养要结合技术人员意见、职位缺口等方面形成具体性建议、细节性方案,实现人才定制,校企合作可以在共建实训室、共编教材等方面努力。
广东巨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助理廖昌军表示,校企双方在磨合中探索育人模式,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可加强彼此交流学习、互通有无,让企业精英来校授课,缩小职业教育与企业教育的鸿沟,建立岗位知识与生产管理知识的贯通渠道,以满足多方位的人才链需求。
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一线用人实际,从培养目标、岗位发展设想、任务与职业能力设置培养、专业课程安排等方面,对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之后,学校各专业教研室根据企业意见和建议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合、修改,形成最终方案。
B 转型升级成职教发展风口
“风向变了。”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该负责人介绍,过去很多企业面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选择,面对付出与收获的权衡,确实存在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制造业高端人才培养难度加大、人才紧缺。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广州宝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人手严重不够。此次前来就是希望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解决人才的需求。
“转型升级技术更迭,成为职业教育发展风口。”南洋理工常务副校长刘剑清感叹,“10年前,企业不愁招人,因为对人的技术要求低,企业处于‘买方市场’。但随着产业的升级,对技术的要求更高,没什么技术的工人是不能满足这些需求的,企业更愿意跟学校合作寻求技能人才。”
需求上升,无疑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良机。为了抓住机会,不少学校纷纷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记者了解到,仅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通过搭建育人平台,现已与中国平安、中裕福达汽车有限公司160多家珠三角大型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协议,还携手珠三角地区18家大型制造类企业、10多所高校成立智能制造学科与产业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平台上,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还全面推行“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通过与企业进行多领域合作,让学生大学三年内在实训基地、仿真教学平台、实际工作岗位等多个平台阶梯式进行专业认知、岗位认知、在岗学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不断交替转换学生与员工身份,切实提高实践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打通学生成为企业员工“最后一公里”,解决好学生岗位实习实训和企业员工岗位需求的有机衔接。
制图/范英兰
新闻推荐
最新“广东好人”名单出炉 市公安局黄江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陈海全获敬业奉献好人称号“鹰眼”一瞄 嫌犯难逃
陈海全在工作中。陈海全和妻子在江西助养了几个孩子。(受访者供图)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其琪(除署名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