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 力撑过江通道 为南沙大桥提供电力保障
亮灯后的南沙大桥十分惊艳,犹如夜空中的一条巨龙。
南方日报记者肖雄石磊摄
南沙大桥(即虎门二桥项目)工程是连接广州和东莞的重要东西向通道,建成通车之后,将有效缓解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对广东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南沙大桥的电力建设,成为广东电网服务地方经济的生动体现。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全力承担大桥本体工程的供电任务,助力莞番高速建设。
电走桥前环田辟径推进业扩界面延伸
3月13日,南沙大桥的部分路灯和景观灯齐刷刷地通明闪烁,点亮了桥面,也照亮了东莞通向广州的路。
“广东电网出台了进一步深化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积极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南沙大桥提供贴心、优质的电力服务就是我们工作的缩影。”广东电网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早在今年1月,南沙大桥就已正式完成了接火送电。南沙大桥保供电项目组负责人介绍,桥面的通车时间提前,为此,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加快工程进度,为桥面通车赢得主动权。
为确保按工期完成供电设施的各项工作,广东电网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据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沙田供电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沙大桥业扩界面延伸工程由于用电地块原来属农业用地,附近没有可供接入的10千伏电源点,周边没有现成的道路和通道,需要到较远的地方接电,给业扩工程建设增添了很大难度。
“我们要在大农田里要找一条安全且永久稳妥的路径,来确定公共配电房的位置。我们跟虎门二桥项目负责人到现场观察,当时那里周边是施工工地、鱼塘和农田等堆填区,连车也开不进去。”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问题,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通过沿着鱼塘边缘、斜坡等复杂地形敷设电缆,在通道上新增了挡土墙、松木桩等稳固电源路径的措施,确保电源施工安全、可靠。“在那里做电缆公路比较麻烦,也要防止日后被施工挖到或者破坏了,而且我们还要考虑这是否符合当地规划。”
为了解决该问题,供电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商讨解决方案,并沿着鱼塘边缘、斜坡等复杂地形敷设电缆,在通道上新增了挡土墙、松木桩等稳固电源路径的措施,确保电源施工安全且可靠又经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确保了业扩界面延伸工程的顺利建设。此外,沙田供电服务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为南沙大桥用电报装提供了绿色通道、缩减各环节办理时限、专门协调解决项目问题、组织技术骨干制定相关管控措施,合理倒排工期,将通电时间提前2个月,确保按时通电。
严控风险
线路迁改助力莞番高速建设
在广东电网为南沙大桥顺利通车克服困难、加快进度的同时,另外一条重要的线路莞番高速公路(南沙大桥至广深高速段),连接南沙大桥与广深高速的纽带,也在如火如荼有序推进中。
莞番高速公路需对9处跨越主网输电线路进行迁改。广东电网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莞番高速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面完成9处共17回主网输电线路迁改工作,确保了南沙大桥与莞番高速能够按期顺利同步通车。
据了解,莞番高速公路迁改共涉及500千伏沙广甲乙线、水莞甲乙线、沙鹏乙线、220千伏莞双甲乙线等17回主网输电线路,与民生经济有着直接关系。其中,500千伏水莞甲乙线、220千伏莞双甲乙线迁改工程实施工期长,电网风险等级高,是整个电力设施迁改项目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为加强电网风险管控,高效完成任务,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统一部署,制定“1+N”专项工作方案,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施工安全及进度管理,完成重要设备隐患排查整改并落实特殊运维措施,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迁改工作按期按质顺利完成,为莞番高速公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尖端科技
全国首次5G技术智能保电
在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值班人员通过屏幕画面清晰地看到南沙大桥的保供电情况,并可以实时与现场进行沟通和指挥。近期,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信分部正紧锣密鼓为全国首次基于5G通信技术的供电保障工作做准备。
据了解,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将与中国移动联合,运用5G技术为南沙大桥通车保电提供高速网络保障。在本次供电保障工作中,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提出以电力应急通信保障车为核心,基于5G技术实现保电工作的3个实时——保电作业数据实时回传、保电现场情况实时查看、现场指挥实时沟通,从而实现应急中心值班人员对保电现场全程现场可视、数据可看、决策可指挥。
“以往无人机的保电线路巡视作业后,都需携带无人机回输电管理所才能做进一步分析,费事费力,效率低下。”供电巡视人员反映。而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电力应急通信保障车,为各专业保电作业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高速、即时的数据传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南沙大桥无人机保电巡视工作减少至少4小时数据人工拷贝时间,实现保电作业数据回传,大大提高保电巡视工作效率。
基于5G技术的应急通信保障车,为原有供电保障工作赋予新技术手段,突显了原有应急通信保障车的作用,打造出移动式现场供电保障作业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为提供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供电保障技术服务。
在大桥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中,5G无人机智能巡检应用亮相,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像这种大型的施工,如果没有无人机,就需要人自己到点到位去拍照,有些位置我们在下面或远处不能够看到,而用无人机实时操控,对塔楼进行实时拍摄,这样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巡线人员介绍,无人机在5G传输的基础上,还配备了可拍摄4K视频质量的镜头,使得工人施工的精准程度大幅提升,“它有多高清呢?就是我们连塔上的工程螺丝都能看得非常清楚。”
特写
应急先锋队
玩转尖端科技
电力通信,一直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背后的守护者。殊不知,在坚固的电力通信网后面,还站着一支通信应急先锋队,专门在抢险救灾时冲在最前面,第一时间为现场的抢修复电提供最坚实的通信保障。
2017年的“天鸽”和2018年的“山竹”,回想起这两个台风那清晰的台风眼,大家仍然心有余悸。台风来临之际,南方电网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通信应急先锋队第一批冲向灾区的救援队伍。因为只有率先在复电现场搭建起应急指挥通信中心,保障复电抢修人员与指挥中心的信息交互,复电工作才能快速全面展开,受灾地区才能早日重现光明。
“应急,讲究的是一个"急"字,我们要急他人所急,为他人提供"快、准、稳"的通信保障。”通信应急先锋队队长冼庆祺戏称自己每一次台风都“逆天而行,与风共舞”。在他的带领下,这一支仅十个人、有着五分之二党员、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青年队伍,却运用并维护着全省四分之三的电力应急通信车和各种应急通信装备,肩负着“抢险救灾冲在前,攻坚克难保通信”的光荣使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急通信技术不仅用于抢险救灾,还用于各种保供电工作。如何才能为各种保供电场景提供更快、更准、更稳的通信方案,是应急先锋队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冼庆祺总是能将压力化作动力,钻研通信中的各种难题。4G通信的到来,给原本还停留在卫星通信时代的电力应急通信焕了新彩,冼庆祺与队员们一起将4G技术与现有的应急通信设备相结合,赋予了应急通信车4G移动基站的新技能,使得应急通信技术不再局限于卫星通信,形成了“上有卫星,下有4G”天地合一的新型应急通信方式。
然而4G通信却仍有不足,比如无法满足高品质的现场视频实时传送。此时,5G技术的到来,再次给应急先锋队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冼庆祺带领队伍第一时间与移动运营商寻求合作机会,利用5G技术,提供更先进的保供电服务。基于5G技术的电力应急通信车作为局指挥中心的扩展和延伸,再结合队伍研发的高科技成果“便捷式应急通信装备”,能够将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迅速反馈到指挥中心,实现了电力应急通信的又一次突破。南沙大桥保供电工作,正是全国首次基于5G通信技术的供电保障实践。
“与时俱进,努力创新。5G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团队将运用"云大物移智"等前沿技术,在通信领域寻求更大的突破。”冼庆祺说。
撰文:刘倩何韵馨沈甸顾萱刘毅彬吴喜鑫苏浩新邹钟璐
新闻推荐
华工团队完成大桥钢箱梁桥面铺装关键技术攻关 新技术确保大桥 耐久耐温抗滑
张肖宁教授在介绍混凝土模型。实习生许钰敏摄南沙大桥是继港珠澳大桥建成以来,广东省开通的又一超级工程。该桥包含了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