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法医专业学生王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平时最怕的事竟是打针,他说:“捐赠更像是生命的延续”
8毫升的血代表什么?有人说是体检时的“来一管”,有人说是踢球时与地面一次不小心的亲密接触,有人说是口渴时不够一口的可乐,也有人说它是一个家庭绝望时的希望——广东医科大学法医专业学生王锋就这样给了别人新生的希望。昨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他回到学校,广东医科大学为他举行了欢迎仪式,他还获颁荣誉证书和荣誉牌。
从入库到捐献等了3年
3月28日,南方医院细胞采集室,王锋躺在床上,不时看一眼血细胞分离机。“嘀嗒嘀嗒”的声音告诉他,很快就有一个小生命因为他的造血干细胞获得新生。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从8时起持续了4个多小时,由于王锋的血管特别细,采集过程不像预期那样顺利,他需要平躺在床上双臂伸展,保持同样的姿势不能动。但在整个过程中,笑容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王锋从微量的信息中获悉,受捐者是一个小孩。他跟工作人员说,“这次捐赠更像是生命的延续”。
“等我女儿长大,我要告诉她,你今天的生命是远方的哥哥给的,在她长大后也能播撒爱心。”在昨日的欢迎仪式上,东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代表朗读了受捐者家长的来信,感激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1997年出生的王锋跟现在大多数90后一样,爱生活爱学习爱追星,从小看过不少医学题材电视剧的他立志做一名法医。2016年,还在念大一的王锋跟同学一起捐献了人生的第一袋血。医务人员向他介绍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表示只要多抽8毫升就能入库,他毫不犹豫地入库了。
“我不知道会不会配型成功,但是如果多一个人加入,对病患来说就多一线希望。”法医专业的王锋是个数据控,他相信概率的奇迹,也相信巧合的微妙。就这样,从入库到成功捐献,王锋等了整整3年。
王锋的同学都知道,他最怕的事是打针,最不能接受的事是“麻烦”。3月22日,王锋提前入院做准备,其间还去看了场电影放松心情,告诉自己要好好表现。可当护士真要给他打针时,他还是不由自主地往后缩了一下。在确定这位护士“打针一点都不痛”之后,王锋开始享受起在医院的日子——休息的时候追追剧,有人给他打电话的时候唠唠嗑。“只要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所有的畏惧都是动力,更何况是去做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王锋感慨道。
说服父母站在同一阵线
在得知儿子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王锋的父母有许多疑虑,他们担心儿子的身体健康会因此而受到损伤。那时候,王锋的捐献意愿已十分坚定,他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安慰父母:“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取骨髓,而是通过外周血液采集造血干细胞。能够配型成功很不容易,我的捐献能挽救一名病患者的生命……”
“对方是一条生命啊,医者父母心,虽然我还不是一名成熟的医者,但既然选择从事这一行,现在自己有能力去拯救这个人,为什么不能勇敢地走出这一步?”王锋在微信里给父亲留言,“请你们支持我,我不能给了别人希望又让人绝望。”几经沟通,父母最终尊重了王锋的决定。
其实,在这次配型成功之前,王锋也有过一次配型成功的经历。刚入库不到两个月,王锋就遇上高分配型,可是两个月过去,他没有等来捐献的通知,却收到患者因自身原因不能接受捐献的消息,这成了他心里的遗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配型成功,但如果成功,我一定不让别人的希望破灭。”他说。
据悉,近一年半来,广东医科大学已有3位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7年9月,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刘海漫老师为一名10岁男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2018年9月,第一临床学生别文海作为该校第一位在校大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新闻推荐
广东对危化品企业执法检查发现328项隐患问题 立案查处8家企业
新华社广州3月31日电广东省应急管理厅31日通报,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后,广东迅速部署对省内涉及同类产品或类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