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对学习类APP启动审查不得存在互动交友和强制收费 征求意见稿提出,9月1日起通过审查进入白名单的APP才能让中小学生使用
涉黄、游戏泛滥、传播低俗文化、网络借贷、过度娱乐化……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学习类APP逐渐进入校园,在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令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不过校园学习类APP的乱象相信很快将会得到改观,3月29日,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面向广东省中小学生的校园学习类APP,自9月1日起均需通过该厅的内容审查并列入白名单后,才能推荐给中小学生使用,此外还将统一发布这些APP的黑白名单信息。
审查什么
不得存在互动交友,不得强制收费
《办法》明确,校园学习类APP包括校内学习类APP和学科培训类APP两种类型。校园学习类APP主办者及其产品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保障用户信息数据安全、确保运营资质合法有效。
《办法》要求,该类APP产品无网络游戏、娱乐、购物、商业广告等与学习功能无关的内容及链接,不得存在追星、互动交友、动漫、美食、星座、加圈子、发布个人动态等,不得存在性暗示、性诱惑等不良、低俗内容,不得存在吸引眼球、非法营销的垃圾内容。此外,不得征集与使用APP功能无关的学生和家长个人信息等。
《办法》还指出,校园学习类APP应通过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级或以上)测评与备案,需提供针对学生用户的护眼模式的说明文档;须在显著位置提供用户有效的人工客服、在线客服等使用反馈通道,对于用户的投诉建议给予迅速响应和处理。校园学习类APP不得采用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强制收费、不得恶意扣费,其中校内学习类APP不得面向学生用户收费;同时,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邪教或者教唆犯罪等有害内容。
怎么审查
对学习类APP实行动态管理
据了解,广东省将校园学习类APP纳入源头管理,并实行动态监管,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园学习类APP实行黑灰白名单和红黄牌动态管理制度。审查通过并列入白名单的校园学习类APP,可提供给中小学生使用。
《办法》明确,校园学习类APP主办者申报审查时,申报材料或者测试样品存主观恶意、弄虚作假行为的,或同一个APP被黄牌警告后再次出现违反相关规定的,给予红牌处理,列入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APP,责令应用商店下架该APP、注销ICP备案和停止网络服务。自列入黑名单之日起,广东省教育厅两年内不再接受该APP主办者新开发的校园学习类APP的申报。经APP主办者整改,两年后可重新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审查。
此外,进入白名单的机构也不是“一劳永逸”。根据《办法》,列入白名单的学习类APP在日后被投诉、举报违反《办法》规定且查证属实的,给予黄牌警告,列入灰名单。
《办法》指出,广东省教育厅将统一发布广东省校园学习类APP黑白名单信息,包括APP主办者、法定代表人、APP名称、进入名单日期等。上述信息公开发布、所有批次的黑白名单同步实时更新,接受公众浏览、查询和监督。
根据《办法》,今年8月31日前,设立过渡期,用于校园学习类APP主办者自行整改、申请审查等。自2019年9月1日起,凡未在广东省教育厅审查通过并列入白名单的校园学习类APP,各地市、县(市、区)、学校和校外机构不得要求或推荐给中小学生使用。
相关链接
多地明确备案标准并开展进校APP排查
根据《办法》,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将负责包括APP在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依法对违法违规的APP及其预置、分发渠道进行下架、关停等查处。
此前,教育部要求,各地区要按“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APP“双审查”责任制。记者了解到,目前,除广东省之外,宁夏、南昌、上海等省市也对APP备案方式作出具体规定。
其中,南昌市提出,中小学校使用各类APP需组织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专题论证通过,报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南昌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中心)同意备案,并和南昌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后方可使用;上海市明确,学校、各区教研、科研、教育技术部门选用的学习类APP,报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控股公司)备案审查同意,市级教研等推荐使用的APP,报市电教馆备案审查同意。
此外,江西省、江苏省、北京市等多地已经开展对进校APP的排查工作。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要严格把关,安排专人监管,特别注意审查学习类APP的公共板块、社交功能板块、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等是否存在不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罗立兰)记者昨天从南山区科技创新局获悉,在近日举行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南山科研单位共拿下了26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