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举行第245期“人文之声”系列讲座听蒋述卓讲流行、时代与经典
蒋述卓教授在演讲。侨报融媒记者 李恩 摄
本报讯 (侨报融媒记者 李恩 通讯员 骆思颖) “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近日,“人文之声”系列讲座的第245期“流行、时代与经典——关于流行文艺生产若干问题的思考”在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为现场文艺爱好者诠释了流行、时代与经典的关系。
音乐,书籍,电影,时尚……在我们身边,各种流行文艺作品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层出叠见。“经典的都曾经流行过,而流行的未必能够成为经典”。流行文艺是否只能如过眼云烟,大部分最终会被时代淘汰?怎样的流行文艺才能成为经典?流行文艺对社会和文化做出过什么样的积极贡献,又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蒋述卓论及流行文艺的生产机制,辩证地分析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的关系,以及流行文艺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等,启发我们正确理解流行文艺与时代和经典的关系。
蒋述卓认为,一方面,流行文艺常常受到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制约。比如有了拷贝、复制等技术,才产生了电影工业和电影艺术。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想象,才发展出科幻小说等新的流行文艺。像电影《流浪地球》,就跟中国的科技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还处于农业文明时代,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文艺作品。目前智能机器人发展迅速,将来可能还会产生人工智能写出的诗歌和小说,这些作品算不算文学,算不算艺术,归入哪个范围,都是有待思考和解答的。
对于流行文艺到底能不能成为经典,以及流行文艺是否能体现时代精神。蒋述卓认为,随着我们独创的流行文艺《诗词大会》和《流浪地球》获得巨大成功,中国流行文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明显,而文化自信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一大追求。这样看来,现在的流行文艺,确实能够代表时代精神。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欧嘉福通讯员钟铮)清明假日将至,地处水网地带的广东将迎来水路出行高峰。广东海事部门预计,清明期间乡镇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