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广东医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让鲜血挽救另一个小生命

湛江日报 2019-03-31 10:52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看望王锋(中),并给他颁发荣誉证书。王锋成为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位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在校大学生。文/记者曹龙彬通讯员王丽君图/通讯员王丽君

3月28日,南方医院细胞采集室里,广东医科大学王锋躺在床上,不时看一眼血细胞分离机,幸福感在心头蔓延。滴答滴答的声音告诉他,很快,有一个小生命将因为他的造血干细胞获得新生,享受属于他的童年。

王锋,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位(全国第8163例,广东第696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在校大学生,这个敬畏生命、热爱足球的法医专业学生,从来不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事,只是给了别人一个新生的希望。

大爱接二连三,近一年半来,该校3位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7年9月,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刘海漫老师为一名10岁男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2018年9月,第一临床学生别文海作为该校第一位在校大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从刘海漫老师到别文海、王锋同学,广东医师生将“仁心”和“大爱”一棒接一棒地传递。

等了三年终于中“大奖”

8ml的血代表什么?有人说是体检时的“来一管”,有人说踢球时与地面一次不小心的亲密接触,有人说它是口渴时不够一口的可乐,也有人说它是一个家庭绝望时的希望。1997年出生的王锋跟现在大多数“90后”一样,爱生活爱学习爱追星,从小看过不少医学题材电视剧的他立志做一名法医,觉得撸起袖子献血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2016年读大一的王锋跟同寝室同学一起捐献了人生的第一袋血,这个怕“无聊”的少年,全程开启“话唠”模式,也就是这么主动热络的性格,医务人员向他介绍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只要多抽8ml就能入库。”“很多明星也都加入了。”在听到医务人员的介绍后,看着自己那满满当当的一整袋,心想8ml算什么,说不定还能享受一把“明星”的待遇,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个看似有点逗的入库经历,其实也有王锋的小情怀。“我不知道会不会配型成功,但是如果多一个人加入,对病患来说就多一线希望。”法医专业的他其实是个数据控,他相信概率的奇迹,也相信“巧合”的微妙。8ml可以产生很多化学反应,我可以做那个化学反应的提供者,期待百万分之一的“缘分”。就这样,从入库到成功捐献,他等了整整三年。

爱的力量,让“胆小鬼”无所畏惧

这个阳光帅气的少年,他的同学都知道,作为学院足球队队长的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每次比赛他都是最拼的那一个,在足球场上奔跑的时候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每次看到他摔跤,我们都心疼足球场的草”,他的队员这样打趣他。就是这样一个生猛的足球健将,其实他是一个“幼稚的胆小鬼”,他最怕的事情是打针,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是“麻烦”。

去年12月,红十字会电话与他沟通,告诉他可以体检,在医院实习的他趁着一个自己休息日就去了,明知道可以利用其它时间请假去,但是嫌麻烦的他一个人悄悄的就把这件关系重大的事做了。体检完他还主动跟红十字会的人沟通,希望可以在寒假的时候捐献,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今年3月,当红十字会打电话告诉他可以捐献的时候,高兴之余也有担忧,一想到要打很多的针,他甚至想过“放弃”。可是,爱哪有畏惧?王锋给自己设想过上百种打针时候的疼痛感,不管是哪一种痛他都决定一定要坚持下去。

3月22日,王锋提前入院做术前准备工作,这个“胆小鬼”还趁着空档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放松心情,告诉自己回去要好好表现。可是当护士小姐姐真要给他打针的时候,他还是不由自主的往后缩,惹得陪同的志愿者都想“翻白眼”。在确定这个护士小姐姐打针一点都不痛,且未来几天都是这个护士小姐姐给他打针,他像是拿到了豁免牌,开始“享受”起在医院的日子,发扬足球运动员精神在医院跑圈圈,休息的时候追追电视剧,有人给他打电话的时候唠唠嗑,甚至还“幼稚”的期待能在医院多住两天。“只要勇敢的走出第一步,所有的畏惧都是动力,更何况你是去做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王锋感慨道。

心怀美好,鲜血挽救另一个小生命

天下父母心,刚刚得知儿子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儿子骄傲的同时,王锋的父母也有许多疑虑,他们担心儿子的身体健康会因此而受到损伤。但是,王锋的捐献意愿已十分坚定,他运用自己的各种医学知识安慰父母:“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取骨髓,而是通过外周血液采集造血干细胞。能够配型成功很不容易,我的捐献能挽救一名病患者的生命。”没有医学知识的父母根本听不懂孩子的这些专业术语,他们只知道这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他们不敢去承担这种未知的风险。

“对方真的是一条生命啊,医者父母心,虽然我还不是一名成熟的医者,但我既然选择了从事这一行,现在自己有能力去拯救这孩子,为什么不能勇敢地走出这一步?”王锋在微信给父亲留言,表达自己要捐献的意愿。“请你们支持我,我不能给了别人希望又让人绝望”,经过几番沟通,父母也去医院咨询了血液科医生的建议,最终决定尊重王锋的决定,与他站在统一战线,并且成为此次捐献的盟友。不善表达的父母会上网给孩子找资料告诉他各种注意事项,还会给多些零花钱让他把身体补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干细胞。

捐献当天,基础医学院领导、老师和他的同学都来医院看他,向医生咨询了王锋回校后的注意事项,并叮嘱他照顾好身体。“现在的95后很了不起,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大爱。”“他是一个很低调的学生,当我得知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候很吃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闷声干大事?这样有大爱的学生让我倍感骄傲。”老师同学们如此评价他。

从微量的信息中获悉,受捐者是一个小孩,王锋认为这次捐赠的意义更上一层。他跟工作人员调侃说,如果在古代,他这个年龄都有自己的小孩了,这次捐赠更像是生命的延续。“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长大后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大爱之心。”

两次中“百万大奖”

意志坚定从未动摇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从8点起持续了4个多小时。王锋左臂内侧插入抽血管,抽取出的血液通过分离机提取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剩余血液部分再从右臂内侧实现回输。由于王锋的血管特别细,采集过程并不像预期那样顺利,平躺在床上,双臂伸展,保持同样的姿势不能动。但是整个过程中,笑容始终洋溢在王锋的脸上,向身边的志愿者、老师、同学传递着爱的能量,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和震撼。

大家可能会好奇王锋为什么这么在意这次捐献?其实,在这次配型成功之前,王锋也有过一次配型成功的经历。刚入库不到两个月的王锋就幸运的遇上高分配型,中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大奖”,他积极的配合红十字会体检,安心等待捐献,可是,一连两个月过去了他都没有等来捐献的通知,而是收到了患者因自身原因不能受捐的消息,这成了他心里的遗憾。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配型成功,但如果成功,我一定积极配合,绝不让别人的希望落空。”按照学校教学任务,法医专业的他是要去医院实习的,在去医院实习第一天,王锋就亲眼目睹了死亡,一个年轻人工作过程中遇到不幸,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走廊上,王锋看到年轾人的母亲因伤心哭到晕厥的惨样,这让王锋从心里冥思死亡。“活着,就是希望,如果自己的小小付出能够帮助他人活着,我为什么不做呢?”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我心里燃起了希望,我相信这也是受捐者家庭的希望。”王锋一直告诉大家,他不觉得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跟献血一样,不过是举手之劳。

新闻推荐

水路出行将迎小高峰广东加强水域监管

信息时报讯(记者欧嘉福通讯员钟铮)清明假日将至,地处水网地带的广东将迎来水路出行高峰。广东海事部门预计,清明期间乡镇渡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