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建设与运营技术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研究成果已获授权专利27项
海风徐徐的珠江口边,港珠澳大桥仿若巨龙横亘在伶仃洋上。在3月27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港珠澳大桥建设与运营技术凭诸多亮点一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2006年12月1日,完成于2016年5月30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共同参与。
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港珠澳大桥的研究成果已获授权专利2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建立试验平台两项,发表专著10部、论文145篇,或国际大奖三项。经交通运输部和中国公路学会组织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桥岛隧集群工程建设和管理核心技术,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建设技术体系和标准。
如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并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
“港珠澳大桥项目正式颁布的技术标准体系有61个,中国公路学会已将其整体转化为一套团体标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公路学会已跟“一带一路”的交通运输联盟签订协议,港珠澳大桥的相关标准已在深中通道、费马恩海峡通道等国内外类似工程及“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应用。
“大桥建成之后,不只是技术创新,还有多方面的经验值得推广。”苏权科认为,港珠澳大桥在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方面,三地法律协调、跨界融合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南方日报记者李赫
实习生麦竺雨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3月27日电(记者荆淮侨)记者从27日的广东“科创12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港澳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