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预防” 重在“治疗”
防治肺结核
结核菌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只要呼吸,人们就面临着被传染结核病的风险。因此,提起结核病,人们往往感到恐慌和不安,觉得结核病是不治之症,但其实结核病是可防、可治的。
记者从广东省2019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中获悉,防治肺结核,根在“预防”,目前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度不高,防范意识普遍不强。只有加强多部门合作,加强结核病宣传力度,大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才能预防肺结核,尽可能让感染者终生不发病,同时能做到早期发现肺结核。防治肺结核,重在“治疗”,治疗肺结核患者就是控制了传染源。肺结核患者一般规范治疗2周后,其传染性基本消失。只有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
持续咳嗽低热超两周
应前往医院诊断
区结核病防治专家介绍,结核病通常无特异症状,多数以发热、咳嗽为主,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患者如果出现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体重减轻、咯血或血痰等症状,且治疗无效后,应立即前往医院做PPD(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PPD在人体进行皮试,72小时左右可查看结果,医生会根据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但是,PPD只是判断有无结核感染,并不能判断有没有得结核病,结核感染后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在10%左右。因此,在PPD筛查呈强阳性后,还要进行胸片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但免疫力下降的老年人,使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或患有淋巴免疫系统疾病导致免疫功能遭破坏,如艾滋病、淋巴瘤患者等,在检查时PPD都有可能呈现假阴性。如有疑似结核症状,即使在PPD呈阴性的情况下,仍需结合胸片、胸部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详细检查,进一步排除结核的可能性。
医生提醒:发现疑似结核症状应当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检查和治疗,以免自行服药导致症状加重或产生耐药,甚至传染给身边人。如果是耐药结核病,未接受规范治疗,常年都可能携带有结核菌。但如果是非耐药结核,规范治疗后痰菌一转阴性就没有传染性了。结核病可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结核病的治愈率非常高,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肺结核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根据病情不同,结核病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也各不相同。初治肺结核患者,疗程约为6个月;复治肺结核患者,疗程至少8个月。
医生表示,患上结核病后如不及时治疗,结核菌在体内继续繁殖发育,随后向其他器官蔓延,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而且,如果没有一次性治愈,结核菌的生存能力便会加强,不仅治疗的难度变大,病情也会不断加重。
结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快速生长,一类缓慢生长。治疗主要是针对迅速生长的结核菌,药物能起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但是生长缓慢的结核菌很难被药物彻底杀灭,主要依靠延长疗程来杀灭这类结核菌。
如果患者自行停药,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结核病就有可能复发。因此,结核病患者应遵医嘱按疗程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增强免疫力可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当排菌期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喷出飞沫,这些飞沫里含有大量结核菌,结核菌可以长时间存在于空气中。在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曾感染过结核菌,特别是结核病人家属或从事与结核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但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还要取决于结核菌的量及自身抵抗力强弱等因素。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结核病防治的主线。结核病的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人、10岁以下的儿童、长期服用激素以及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等免疫力低下者。想要预防结核病,重中之重就是要增强抵抗力。首先,应该保证生活作息规律、健康饮食,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定期体检,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长期待在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空间等。(廖月尧)
新闻推荐
“广东最美乡村女能手”陈钻佳创办龙眼专业合作基地,带领社员增收致富 小龙眼种出“甜日子”
■广东最美乡村女能手陈钻佳通讯员张阳晨摄与往常一样,三月农闲时期,42岁的陈钻佳一早就从家里出发,赶往自家的肥料农药代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