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大湾区规划纲要激发珠三角兴起粤港澳合作办学热

湛江日报 2019-03-26 08:43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 新华社 发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广州南沙区,人们正在期待内地与香港合作举办的又一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落户。这是继位于珠海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后,有望落户广东的第三所粤港合作办学机构。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粤港澳的教育合作掀起新的热潮。2018年12月,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签署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广州市将在南沙提供1.13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办学,并将给予建设、办学经费等各方面保障;香港科技大学以全校之力推动学校落户南沙开展合作办学。

据广东省教育厅透露,目前有一批港澳知名高校达成来粤办学意向,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外,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落户大湾区内地正在加快谋划和推进。

广东各高校学院层面合作办学也层出不穷。广东工业大学粤港机器人学院依托本校师资和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李泽湘团队、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知名企业工程师、国内外创业及金融投资企业人士而创办。这并不是实体学院,而是该校以跨学科交叉和校企联合培养为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一批高新产业的领军人才。

广东工业大学机器人学院《实分析》的授课老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胡继善说,目前内地经济发展迅速,香港将来的发展应该跟内地的发展、广东的经济结合起来。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他本人也非常愿意参与内地大学的工程师培养,“优秀的工程师,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作为老师责无旁贷”。

据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陈鸿志介绍,粤港机器人学院的课程培养充分融合了粤港两地的教育、产业优势,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发挥了两地工程教育的长处。除了学期里开设的课程,机器人学院还在寒假和暑假开设训练营。目前,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在寒假和暑假前往机器人学院为学生授课。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广州市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1700亩,总建筑面积为140万平方米,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将在2019年9月交付使用。该校区将探索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新路子,推动科技成果从体制内循环向体制外循环转变,直接面向广东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说,该校将在增强大湾区创新基础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上发力,推动大湾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科研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形成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集群;并构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机制和生态链,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同时,粤港澳三地高校合作成立了10余个大湾区高校联盟。其中,中山大学率先倡议,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发起了粤港澳高校联盟,汇聚粤港澳三地28所高校,携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打造指尖上的学习阵地南海开展多形式学习,力促“两条例一意见”入脑入心

珠江时报讯(记者/付艳霞通讯员/基石)记者昨日从南海区委组织部获悉,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