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立遗嘱人趋向年轻化白皮书显示,再婚、离异人群订立遗嘱需求有上升趋势
[摘要]白皮书显示,再婚、离异人群订立遗嘱需求有上升趋势
南都讯记者张馨怡3月21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广东篇)》(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对所保管的12万余份遗嘱进行数据分析。立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再婚家庭立遗嘱增多的同时,有超过九成九的老人会选择防儿媳女婿条款。
启动六年来,中华遗嘱库和全国各地的公益机构合作,已经在北京、天津、广东、江苏、广西、上海、重庆7个地区建立了公益遗嘱登记中心;北京、广东地区已开设第二登记中心。截至2018年底,已为127968名老年人办理了遗嘱,其中在粤共订立26873份,占总数的21%。
立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
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的6年间,立遗嘱人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71.26岁,年龄趋向年轻化。
2013年至2018年间,立遗嘱人群年龄段集中在71岁至80岁之间,比例为42.03%,该年龄段比例在2018年进一步缩小,已经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其次是61岁至70岁年龄段,比例为40.55%,该年龄段比例逐年上升,同时81岁至90岁与91岁以上年龄段人群比例均略有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地区70岁以下立遗嘱人比例从2017年的43.39%上升到2018年的45.58%,而80岁以上高龄立遗嘱人的比例从2017年的19.63%下降到2018年的17.34%。
再婚家庭立遗嘱人数增多
白皮书中另一个数据引起了记者关注,那就是立遗嘱人婚姻状况。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立遗嘱人中再婚比例为2.18%,2018年再婚比例上升为3.86%。广东地区再婚比例也有较大幅度上涨,从2017年的2.27%到2018年的3.6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间,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人群婚姻状况主要已婚(均为一次婚姻)为主,占比达75.03%,其次为丧偶人数,占比为19.07%;再婚、离异人群订立遗嘱需求有上升趋势。说明再婚、离异家庭立遗嘱来保护自己财产的需求提高。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副主任许爱芳介绍,在登记中心几乎每周都会遇到再婚老人前来订立遗嘱,而面对再婚,双方最关注的几乎都是在如何保证自己的财产传给自己的子女。
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个误区,不少老人认为再婚前如果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就可以防止百年后自己的房产由对方或者对方子女继承。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婚前财产协议只是对夫妻双方一旦离婚的情况下,双方分割财产的约定,但并不能解决去世时的财产继承的问题。法律上,一方不仅能继承对方结婚后的财产,还可以继承对方结婚前的财产,哪怕再婚只有一天时间,再婚配偶也与对方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
独生子女父母立遗嘱防损失
127968份遗嘱中,有60911份遗嘱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的,占总遗嘱数量47.6%。
对这一现象,陈凯认为主要是由于观念变化导致的结果。以前人们都认为遗嘱是为了防范子女争夺财产,以为只有多子女家庭才需要立遗嘱。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发现遗嘱不只是为了防范纠纷,更能够避免家庭财产损失。
2015年一则刷爆朋友圈的微信文章引起各方关注,杭州女白领小丽是独生子女,父母去世后,小丽本想把父母名下的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没想到,由于父亲去世时奶奶仍然在世,因为父亲没有留遗嘱,导致父亲的财产一部分由奶奶继承,奶奶不久后去世,这些财产又由小丽父亲的兄弟姐妹转继承。最后,作为独生子女的小丽只能继承父母房产的八分之七,而剩下的八分之一由小丽的姑姑、伯伯继承。
对此类风险,法律也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小丽父母如果提前写遗嘱指定财产只归小丽独立享有,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就不会被分走。
白皮书显示,有11.79%的人立遗嘱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子女离婚导致家庭财产流失。陈凯表示,这些数据都表明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保护自己家庭财产的需求更加明确。
“防儿媳女婿条款”受欢迎
有99.92%的老年人选择中华遗嘱库范本中的“防儿媳女婿条款”,即在遗嘱中规定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其夫妻共同财产。
另一方面,有33.29%的老年人立遗嘱的原因是因为担心未来子女办理过户手续困难,为了说明一些无法提供证明的事实,例如是否有非婚生子女,继子女是否曾与继父母共同生活等,避免未来子女办理继承手续可能遇到的难题。
许爱芳表示,尽管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很失望,但他最终还是愿意将房子留给孩子。许爱芳说,她曾遇到这样一位父亲,他的财产有大小两套房,分别给了他的两个孩子。因为房子大小差异明显,老人不放心,怕孩子们在他百年后因为这样的分配方案而打起来,因此他在“幸福留言卡”里详细写明了为何如此分配的原因。“连老大带他出去过几次,给他买过几件衣服,都写得清清楚楚。末尾处还写着希望兄弟俩能够永远都是彼此最亲的人。”许爱芳说。
也有部分老人在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并非配偶和子女,而是直接交给孙辈,这一比例达13.43%。
新闻推荐
90后已“秃头”?食疗有助养发 分清病因,日常可通过中药食疗调补气血,帮助头发慢慢养回来
图@视觉中国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传统医学门诊副主任医师黄晓青普通人一般“头顶”10万根头发,它们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