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美乡村女能手黄观喜: 创新生态农业 带动村民致富
佛冈县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观喜荣获“广东百名最美乡村女能手”称号。魏亚男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魏亚男通讯员/曾维敏)近日,佛冈县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观喜荣获“广东百名最美乡村女能手”称号,她大胆探索、播种耕耘,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在“土的事业”里实现了“美丽人生”。
佛冈县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位于石角镇小梅村,成立于2014年,目前合作社种养基地占地面积约500亩,主要以种养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现种植芦笋100多亩,还有品种丰富时令疏果等。该合作社2015年成功创建为“清远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佛冈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2016年,荣获“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称号;2017年,摘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的“国字”牌匾。
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
阳春三月,蔬菜大棚种植恰逢其时。在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芦笋种植大棚里,黄观喜正在为芦笋搭架固定茎杆,新撒下的青杆苋菜籽在氤氲的大棚里露出嫩芽,工人们忙碌着准备展开新一轮的种植。
如今,这片蔬菜大棚内生机盎然、井然有序,离不开多年来黄观喜的悉心培育。“要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先要改善农业土壤环境质量。”黄观喜回忆起创业初期时的场景,当时经过检测,这些土地偏酸性不适合种植,“要想在这片地上种好有机蔬菜,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土壤改良。”
黄观喜利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土壤改良,直至2015年初才开始大规模种植。农产品品种的选择是合作社起步经营的关键,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结合小梅村的实际情况,黄观喜选择芦笋作为合作社的主要农产品进行种植,同时瞄准农产品消费趋势,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如今大棚种植芦笋、果蔬约70亩。
“合作社养了8000多对白鸽和1000多只鸡,利用家禽粪便通过生物菌发酵,生产有机肥料,用它来改良土壤和种植农产品,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让生态种养模式促进农业循环发展。”黄观喜说,合作社采用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和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打通市场渠道,利用基地以点带面,使蔬菜种植走向规模化发展。
实现机械化种植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很大程度上,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黄观喜购买了无人飞机、除草机、播种机等一批先进机械化农耕设备,“发展成现代农业,既省时又省力,可以避免耽误了种植的最佳季节。”黄观喜说,实现机械化种植后,大大减少了生产劳动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效率,“以前一个人插秧一天不到一亩,现在一台机械一天能插40余亩。”
由于尝到了机械化种植的甜头,黄观喜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我们会根据需要引进种植机械,现已将无人机投入使用,实现机械化施肥。”
让种植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相协调,抓好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是关键,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黄观喜一边引进新型生产机械,一边学习多种先进种养技术。“农作物的品种、种植模式、种植密度以及土壤情况等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量。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科学考量,定期去专业机构学习取经,才能保证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种植芦笋初见成效后,吸引了当地几十个村民加入合作社一起种植芦笋。小梅村村民黄婶正在芦笋大棚里劳作,她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在一家玩具厂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比较长,留给务农和照顾家人的时间不多。去年年底,她看到该合作社初现规模和成效,就到这里来工作。“这样一来,我工资待遇有所提高,照顾家庭的时间也变多了。”
笔者了解到,随着佛冈县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的发展不断壮大,其示范带动作用越发显著,为周边妇女群众提供信息、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为提高妇女在蔬菜种植领域的就业、创业能力,黄观喜邀请了农科专家多次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对周边的农村妇女进行轮训,使她们掌握专业的种植技术。
此外,惠民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还广泛开展巾帼精准扶贫脱贫行动,对辐射范围内的贫困妇女、单亲家庭等困难群体进行扶持,进一步推进妇女创业就业、脱贫致富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做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互联网,在基地安装监控设备,使网络用户能实时看到我们种植放心菜的过程。我们以现代化农业的标准去发展合作社,让每个用户都能了解到我们的产品,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黄观喜表示,合作社将不断探索生态种养新产业,把菜种好,把菜种优,把菜种出品牌特色,做强做大产业链,有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启动编制广东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和南岭国家公园设立论证 今年努力创建广东省第一个国家公园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进通讯员/林荫)3月13日,笔者从在惠州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全省林业将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