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澳教育交流合作全方位多元化 三地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学前教育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
2018年4月,深圳7支队伍赴香港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汇演。
2018年12月,深圳市12所中小学校分别与港澳学校签约缔结为姊妹学校。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姚卓文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其中热议的焦点。日前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多年来,深圳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香港、澳门的教育交流合作。早在2008年深圳市教育局分别与香港、澳门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教育合作协议》,三地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学前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深港、深澳之间教育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进步。
深港澳高校广泛开展多元化项目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而深圳无疑是高校合作办学的“先行者”,2014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就是基于大湾区这个背景建立起来的,不仅传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同时结合深圳这样一个国家制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来发展。人才的培养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徐扬生表示,需要充分调动粤港澳大湾区几个城市的资源,把资源融合起来,调动起来,协调起来。作为一所大学,特别是港中大(深圳)这样的学校,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直以来,深港两地高校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校际互访、师生互派、联合培养、联合科研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交流合作。去年6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筹)挂牌成立,并于今年2月获教育部办公厅正式批复成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学院负责人表示,该学院是南科大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背景下,基于创新的办学理念和机制,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著名高校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合作共建的南科大二级学院。学院将致力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推动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为关键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对于深圳信息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要围绕国家战略、区域重大规划、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好服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以ICT(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潜质。为此,该校联合105家职业院校及企业牵头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整合,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满足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据了解,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6所高校在深圳设立了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4所高校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兴建了产学研基地等。
以姊妹学校为载体开展全方位交流
深圳与香港、澳门的教育交流不仅仅局限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在基础教育方面,早在2005年开始,深港两地教育局就联合启动了“深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2006年,首批80所深港姊妹学校在深圳正式签约。截至目前,深圳市已有265所公民办中小学校与香港、澳门的中小学缔结为姊妹学校,覆盖全市10个区,参与中小学生达52万人。持续推动的姊妹学校缔结工作,已成为三地教育全面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并逐渐向深层次拓展,仅2017年,深圳市学校与香港、澳门姊妹学校进行了205项交流活动,45000多人次参加了交流活动。姊妹学校合作实现了“两个延伸”:从原先管理层、教师、学生交流合作延伸到课程、活动、社会文化、家长及社区交流;从原先侧重学习港方教育教学经验延伸到输出深圳的教育理念,增强港澳学生祖国归属感和认知感。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姊妹学校交流为基础,三地构建起了开展大型活动的平台,其中“深港校长论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深港校长参加。据了解,深港两地教育局从2011年开始共同举办了八届“深港校长论坛”,被誉为两地教育界的高峰对话。去年12月13日,“深港校长论坛2018”在深圳实验学校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湾区建设: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有来自香港、澳门、深圳三地的校长近300人参加。借助“深港校长论坛”这个平台,深港澳校长开坛论道,共享治校理念,交流管理心得,探讨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商教育大计,共同促进三地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从2015年开始,三地教育交流合作还加入了创客、互联网、科学技术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新内容,深港、深澳两地高校、职业院校专家和中小学师生共100多人参加交流活动,为深港澳教育交流注入了新活力。其中,2017至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共派出研究专家、试点学校等63人赴香港参加两地生涯规划研讨会。
为在深的港澳籍学生提供多渠道就读选择和支持
为给在深居住的港籍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学选择,减轻港籍学生跨境读书压力,深圳市开办了两所港人子弟学校,并在全国首创开设“港籍学生班”。目前全市共有9所学校开设“港籍学生班”,共有港籍学生近4300人。港校、“港班”的学生享受与香港就读学生同等的升学待遇和便利。截止到2018年,共有634名符合资格的小六学生获派香港的中一学位,494名学生在港升读中学。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广大在深港籍人士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此外,自2017年开始,深圳市把港澳籍学生纳入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范围,符合条件的港澳籍子女(与非深户籍子女适用同等条件)可申请在深圳市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实行积分入学,公开公平录取。据统计,2017、2018年两年深圳市公办中小学共录取港澳籍学生超过6000人。与此同时,对于符合深圳市入读条件的民办学校港澳籍学生,深圳市还按照小学7000元/生/年、初中9000元/生/年的标准,给予义务教育学位补贴。2017至2018年,共为15400多人次发放了学位补贴。
新闻推荐
广东出台方案明确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方晴)记者昨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广东省医疗卫生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