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陈鸿宇:与珠三角串珠成链,广东重在激活粤东粤西沿海优势
本报记者杜弘禹实习生黄婷
2018年,广东GDP已逼近10万亿元。然而,这个经济大省却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心病——珠三角高度发达,粤东、粤西和粤北则发展滞缓。
近20年,广东一直在探索破局,最近又提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省之内为何形成如此大发展差距?这一新战略将带来什么机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了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
广东区域缘何失衡?
《21世纪》: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怎么理解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陈鸿宇:一个区域有中心和腹地,中心强则区域强,但前提是中心和腹地之间要靠网络很好地连接起来。网络主要是三层,市场网络、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这三层网络的发育成熟度,决定了中心和腹地的关系,也决定了区域的发展情况。
历史上,广东的经济核心一直是珠三角,尤其改革开放后,诸多资源、政策的涌入,更进一步促进这个中心的发展,但粤东、粤西、粤北却始终发展不快,这背后是三层网络不健全。
当年珠三角开始工业化时,广东其它城市也都纷纷开办化纤厂、涤纶厂,但许多城市交通、资源和信息没有打通,最后难以跟市场很好产生联系。
这三层网络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因素。与珠三角不同,广东其它城市大多没有经过全面彻底的体制改革,依靠体制创新推动发展的动力不足。
《21世纪》:从粤东、粤西、粤北自身来看,是否也存在局限?
陈鸿宇:除了三层网络,还有三个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首先是区位条件,地理区位决定经济区位;其次是资源禀赋程度;第三就是人文因素,包括科技、人才和政策等。
一个地方发展得如何,要看这些要素如何以及有没有发挥出来。以汕头和深圳为例,二者在区位上就有巨大差别,深圳毗邻香港,在国家政策支持上也更有优势。
汕头特区设立初期依靠政策获得了一些工业资源,但随着开放政策普及,优势逐渐稀释,无法继续抵消它的区位劣势。这也表明,粤东、粤西、粤北的发展首先更需补齐自身诸多短板,比如交通、平台、政策和营商环境等。
《21世纪》:为什么广东强调要强化珠三角这一核心引领带动?
陈鸿宇:从工业化初期开始,出现了集聚效应,经济中心开始发育,不断吸引资源,直至饱和,但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向周边辐射和转移现象。上世纪50-70年代,香港工业化成熟,开始向外扩散,带动广东发展。因此,1978年之后珠三角加快中心发育,不断地集聚资源,2000年达到一定饱和后,才向外辐射转移。
这种转移会让边缘区逐渐变为核心区,推动区域发展。沿海经济带正是要引导扩散,形成一个多核、多圈、叠合、共生的网络化城市体系。这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核心区不断扩大,边缘区不断扩充,也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思路。
珠三角在扩散还是虹吸?
《21世纪》:广东一直探索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怎样才能推动实质性改变?
陈鸿宇:一个突出的原因是,过去将全省简单分为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并且将粤东、粤西、粤北简单视为一个欠发达整体,功能区划分不够明确,忽视内部差异性,平均用力导致有限资源难以形成有效非均衡配置,效率和质量都不高。同时,没有针对性发挥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和粤北山区的禀赋和条件。
2008年金融危机后,珠三角产业向外辐射扩大的动力不足。彼时粤东、粤西、粤北交通、城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承载力不足,近年才较大改观。总的来说,经过逐步演进,不断积累经验和基础条件,现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已较系统。
《21世纪》:“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何突破性?
陈鸿宇:首先,它明确了三大板块各自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策略,并寻求通过非均衡发展的思路、战略和布局去推动协调发展,打破原有区划界限,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更有质量配置资源,甚至倾斜资源,避免出现“撒胡椒面”现象。这样才能发挥各地在地理、产业、市场等方面独特优势,激活粤东和粤西的沿海优势。
其次,进一步理清了三大板块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有利于协同发展。“一带”是指重点打造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同时,强调要强化“一核”引领带动作用,这就回归到完善中心和腹地网络上来,推动核心区扩大和辐射。
《21世纪》:这种连接会否导致珠三角出现更强“虹吸效应”?
陈鸿宇:未来,“一核”与“一带”间的纽带关系、连接网络肯定要强化,否则粤东、粤西将依旧缺乏带动力,关键在于这个纽带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确实,珠三角存在着较强的“虹吸效应”,尤其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发展将进一步提速。珠三角存在“虹吸效应”的同时也存在“扩散效应”,关键要看吸聚什么,扩散什么?吸聚需求大还是扩散需求大?
我认为,珠三角当前应该还是有较强扩散需求,比如深圳发展空间局限,需要向外延伸;广州则需通过扩大开放以巩固城市功能地位。
未来广东在推进区域协调过程中,尤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粤东、粤西、粤北将有望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落地。同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也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优化营商环境,以提升竞争力。
新闻推荐
黄娟敏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成为广东法院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记者包力通讯员刘斌)记者昨日从南山法院获悉,近日,全国妇联举行“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表彰了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