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学雷锋纪念日”广东团人大代表谈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 希望志愿服务载入信用档案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沈婷婷
3月5日是全国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0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如何学雷锋做志愿者,广东团的人大代表们谈及了他们的感受和建议。
谈感受志愿服务就在身边
“梅州市每天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我们的学生也经常参加志愿者的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告诉记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学生们都会到山上或者景区捡垃圾,还会去福利院帮助老人和小孩。
“我们不会强调这是志愿服务,而是把这些行动当作日常行为。”李杏玲告诉记者,学雷锋做好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应该从娃娃就抓起,把学雷锋贯穿到日常生活,全家总动员。
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工,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驻万江社会服务实践基地企业社工余雪琴表示:“其实志愿服务、雷锋精神不一定是做高大上的事情,关心身边人、公交车上让座、在家里尊老爱幼等都是有爱心的表现。”
余雪琴表示,要让社会形成做志愿服务的风气很重要,她希望可以有更多专业的人群,像老师、医生、律师等群体加入到志愿服务的群体,更好地服务他人。
提建议完善志愿服务信用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和正向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健康发展仍受制约。”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总商会副会长吴列进建议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吴列进说:“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填补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在国家层面的立法空白,当中提到多项激励和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激励保障力度。但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尚不普遍、完善。”
他建议,建立“志愿服务社会信用系统评价标准”,实现“志愿服务时间”兑换信用分值,将志愿公益服务记录作为对自然人诚信的一个加分项记载在其信用档案中,使相关自然人在入户留学、融资借款和评选表彰等事项中能有所获益。
他还提到,可以创新志愿服务信用修复功能,比如给失信者“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者通过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积累一定的志愿服务信用,修复自身的失信行为。
新闻推荐
夯实艺术“高原” 攀登艺术“高峰” 广东文艺界涌现一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
羊城晚报讯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刘昶报道: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